分享按钮
又见苏杭
//shuangyashan.dbw.cn  2017-11-28 09:49:14

——江南文化趣谈

吕永良

  区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显现出来的,它包含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总和。一方面,它不断变易、逐渐丰富,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渐次展开,而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并沉积;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始终保持着一些使之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独特品质。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常常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限定,规定了这一区域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里,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仅就汉民族文化圈而言,大体可以淮河为界,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文化区域。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概括南北方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方草木葱茏、清奇瑰丽,北方土厚水深、雄浑阔大。在这样有着显著差异的自然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人文风气,也因此而各具特色。而在大的江南文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区、士大夫渊薮,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也从开封——长安东西向轴线,彻底移向江南地区,最终落在苏州——杭州南北向轴线上。正如宋史专家所说:“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这是史所罕见的。”因此,文人学者提及“江南”一词之时,大多指称的即为东南地区,本文亦如此。

  地域文化上,长三角地区文化和吴越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独特的汉民族文化江南文化的代表。长三角地区属于吴语片区,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吴语有时也被称为江南话,吴语和雅言融合而成的官话,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官话。

  说到江南文化,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的某种区域文化,通常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江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意文化。也正是在诗意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由于诗性与审美内涵直接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得以实现了它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并在现实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江南文化最主要的代表是江南园林。长三角地区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兴盛于明清。以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上海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杭州、扬州最具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以苏州最多。玄武湖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而真正的江南园林,通常则为私家园林。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四大名园);杭州园林,刘庄、郭庄、汪庄;扬州园林,个园、何园。

  苏州和杭州,都属于长三角地区范围之内,并在长三角地区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可追溯至唐代。可以分两半来说,前半句是将江南比作天堂。唐诗人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应该便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滥觞。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华而被称作“佳丽地”,尚无将其比作天上的先例。另一半句,是以苏杭二州当作江南的头牌,这在唐后期也很明显。这关键要归功于白居易的品题。白居易曾历任杭、苏二州刺史,在二州任上写过不少夸赞当地的诗篇。但是,起先他还只是单夸杭州。任杭州刺史时,他与身为越州刺史的元稹夸口,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后来他为苏州刺史,又称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从此,他便以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自豪。晚年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更是念念不忘。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不言而喻,赞为天堂无疑与其富庶有关,但这并不是“天上”的全部。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名郡,如常州、湖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名誉的。白居易曾称颂:“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这句诗,表明两地共有特征“丽”,这不是富庶二字可以替代的。他还在著名的《忆江南》中描绘杭州胜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而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此情此景,对很多人来讲,当然只有在天上才能领略。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为家乡《吴郡志》写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湖固不逮苏。杭为会府,谚犹先苏后杭。”他又援引白居易诗句进行论证,指出:“在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可见苏杭苏杭,古人还是把苏州放在前面的,就像今天的京沪一样。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