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赏菊花
//shuangyashan.dbw.cn  2017-09-26 08:24:11

周家海

  菊花在中国十大名花里排行第三,亦被人们称作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由于菊花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又有傲霜耐寒的品性,故而为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所推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下了无数和菊花有关的诗词佳作。

  说到菊花,不可不提及陶渊明,尤其是他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几乎是神来之笔,让远近之景和谐共处,灼灼生辉;而且既有动也有静,怡人心性;反复品读,颇堪玩味,正所谓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陶渊明之独爱菊,亦由此可见一斑矣!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小诗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笔法,将诗写得清新自然,饶有趣味。而且是从寻常生活里取材,倏地就拉近了跟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最后,用反问的句式自问自答,遽然突出了题旨……似警句给人以一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警示,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而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宋代诗人郑思肖所写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小诗同样写得干净利落,不同凡响,而且表现手法也颇有相似之处,可谓是殊途同归。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诗人苏轼所写的《赠刘景文》一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显然,这是一首赠友诗,小诗起句不俗,一反常态地自地处着笔,却写得低而不落、哀而不伤;甚至,“用心良苦”地告诫友人,不要被暂时出现的困难击倒,要有刚强坚韧的品格……劝慰友人秋天来了,虽然肃杀,但也有“橙黄橘绿”的好风景可供欣赏!

  明代诗人丘浚写的《咏菊》:“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咏物诗,诗人从菊花的颜色和香味入手,将菊花的外在特点信手拈来,捕捉得极其妥贴到位。《咏菊》一诗,诗句极其平易,却又形象鲜明,仿佛是一帧水墨图画,令人过目难忘。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则是站在镇守边关的戍边将士的角度,抒发了自己对故园菊花的无尽思念。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感情极为真挚,诗意饱满,衔转自然;前面二句是写“实”,先扬后抑;后二句是写“虚”……一张一弛,时空变换,自自然然,虚实结合,疏密有致,读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此为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所写的《宿赞公房》一诗。在这里,诗人用如椽巨笔写下的是自己在穷困潦倒之际,与故人知交欣喜相逢,后友人热情将诗人留宿,故作此诗以示感激与答谢。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过菊江亭》诗:“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这也是一首赠诗,也可以说是一首赞诗,乃是借菊花对人的气节进行褒扬与歌颂。

  唐代起义军领袖黄巢年少时期显露出了超常的写诗天赋,后来写有菊花方面的诗歌二首流传于后世。其一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诗表情达意既豪放又不失含蓄及婉约,它抒写的是对怀才不遇者的理解与同情,惺惺还相惜,而且是用比兴的手法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理想雄心、未酬之壮志。其二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菊花诗的意境比前一首更加豪迈、雄奇,在诗里,作者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赋予了菊花不同凡响的形象特点与高洁品格。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多丽·咏白菊》一词:“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李清照词风清丽,此首词作俨然是用工笔细绘,白菊的形象生动传神,一跃而出……整首词情景交融,将作者深夜赏菊的情景以及菊花的形象表达的非常到位,给人以身临其境、过目难忘、酣畅淋漓的深切感受。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描写菊花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但每一首、每一句,都是古人的用心之作,都是那样的脍炙人口,美轮美奂,大快朵颐。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肃杀的秋天到来了,万物萧条,人亦容易感伤惆怅、孤寂忧愁。然而,菊花,却能够不惧寒霜冷露与秋风秋雨,凌寒而盛开,幽幽而怒放,演绎出几许摄人魂魄的惊世之美,牵动着古代多少诗词达人的心!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