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饶河县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经济圈
//shuangyashan.dbw.cn  2017-08-22 07:23:51

  东北网双鸭山8月22日讯(记者 杨启坤)这里群山叠翠、林海苍莽、江河密布,四季风景如画,这里传承着黑土文化的悠远神韵,展现着青山碧水的旖旎风光,是乌苏里江畔第一大城镇,是距离著名的现代战争遗迹地——珍宝岛最近的中心区,是著名的《乌苏里船歌》取材及唱响地。饶河县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全县有27个民族,有1个赫哲族乡和3个朝鲜族村。其中,四排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饶河县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兴边富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饶河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饶河生态优良、对外窗口、民俗浓郁、历史宏博的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多措并举助推旅游业跨越发展。建设完成了大顶子山森林公园、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沿乌苏里江滨江景观大道等项目,县内“农家乐”饭庄发展到近百家,四排村、小南河村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县旅游年均增长13.3%。饶河县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名县”“龙江最美区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饶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加大基础投入,健全配套设施,旅游环境明显优化

  2017年,全县旅游收入上半年实现2.73亿元,游客总数46万人次,良好的社会发展大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饶河县自确立建设“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以来,大力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力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饶河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创建涉旅游部门沟通机制,涉旅重大事宜,一事一议,在全县范围中营造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良好环境。优化旅游发展的交通环境,饶河地处边城,为打破交通瓶颈,饶河县先后建设完成依饶、饶建、饶抚、饶虎4条出口公路。与此同时,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所涉及的铁路、大桥、公路、码头、航空等项目也在饶河闪亮登场,其中沿边铁路之换新天至饶河铁路、饶河至东方红铁路、中俄饶河乌苏里江公路大桥、国道饶河至盖州公路饶河——红旗岭段、国道丹东至阿勒泰公路虎头——饶河段、王家店货运码头、饶河机场、饶河物流园区等建设项目也都列入整体发展计划之中,与农林场、乡镇、村屯、各景点景区道路建设,构建了便捷的旅游通道。

  饶河口岸已取得口岸落地签证权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权,获得对俄肉类出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资质。为拓展对俄入境游, 2010年,饶河县架通了全省第二条对俄界江浮箱固冰通道,实现了口岸全年四季通关。

  开通了饶河—比金定期旅客运输班车和哈尔滨—双鸭山—饶河—比金—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国际客货运输线路。近年来,饶河县积极抢抓列入对俄开放开发前沿地区,全面促进双边在国际物流、跨境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和对俄旅游,强力推进对俄经贸工作,口岸过货、过客量逐年递增。饶河县中俄互市贸易区是集商贸服务、生产加工、旅游购物、商品展示、经贸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综合经济区。

  在全省所有边境县中率先启动并全面完成了县城142栋楼体立面造型、牌匾亮化综合改造,城镇化率由54.1%提高到58.9%,全面提升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了城镇品位。坚持“创森”引领,突出抓城镇、村屯、沿线、沿江、荒山五个层次绿化,全力打造“山水环绕、森林围城”的生态景观风貌,创建富有饶河特色的生态,保持饶河“天然大氧吧”的美誉,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依托文化积淀,科学谋划项目,旅游文化显著提升

  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在饶河彰显了特色。饶河县坚持文化为根、产业为本、生态为要,完成岭南朝鲜族民俗文化园项目、小南河关东文化风情园、红色抗联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借助“夜四排”、“小南河关东情”品牌的成功树立,探索新产品新项目,充分开发传统、民俗、生态、田园等资源,找准特色、突出特色,传承历史、引领未来,不求广而大,但求小而精,留得住青山绿水,守得住文明传承,记得住乡愁。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融合业态功能,结合城郊、山区、缘林区、缘草区、沿江区、民族区等区域特色,全力打造一镇一韵,一村一品,让地域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气息、边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建设特色村镇。

  旅游要发展,规划是龙头。饶河县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全面提升饶河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建设“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打造全域5A级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开发自驾营地及支持系统、漂流、冰雪旅游、主题酒店、餐饮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产业,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和演艺,打造地域风情浓郁的特色村镇,增强旅游业发展动能。加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拓展国内外多方客源和旅游目的地市场,扩大宣传营销,打造饶河生态旅游优势与品牌。

  ——突出资源优势,加强重点投入,景区品质提档晋级

  大旅游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引擎。2016年,投资1800多万元,完善了重点景点景区配套设施,完成了旅游导向标识系统建设,全县7个景区通过A级景区复核,生态游、红色游、乡村游、跨境游持续升温,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西丰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对俄、赴深圳等地对外文化交流83场次,赫哲族鱼皮画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小南山遗址考古发现距今9000年左右的古玉文化。

  近年来,饶河县始终坚持把塑造旅游精品景区,作为加快旅游发展的重点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整体推进旅游要素升级,完成大顶子山森林公园、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一期、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纪念馆等重点项目建设,3A级旅游景区达到4个,千鸟湖湿地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饶河县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验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成功开发东极沿线原生态精品旅游等多条旅游线路,提升了饶河旅游的知名度。2016年,旅游总收入实现4.4亿元,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县”、“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名县”、“龙江最美区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美自驾游目的地”。未来几年,将把饶河建设成为生态自然风光与休闲娱乐交相辉映的滨江生态旅游名城。

  ——拓宽发展思路,促进产业整合,产业链条持续粗壮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按照全市建设黑土湿地旅游区的部署,饶河县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工作为牵动,加快旅游要素升级。重点推进大顶子山生态旅游景区3A级升4A级景区,四排赫哲族风情园二期扩建即将竣工、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和旅游扶贫试点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饶河特色旅游商品集中展示销售区和A级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加快开发以生态、红色、边境、民俗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科学设计旅游产品组合,强化对外宣传营销,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建设冰雪经济强县为目标,从品牌打造、场地设施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科学谋划,积极培养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加快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产业。组织开展精彩冰雪赛事和趣味冰雪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冰雪运动。依托饶河自然生态、边塞风光、民俗风情、特色村镇,加快开发冰雪艺术创作、冰雪运动和冬捕、冬钓等特色冰雪旅游项目,让游客在赏冰乐雪中感受饶河的独特魅力。

  ——创新宣传方式,拓宽营销思路,优质资源强势整合

  饶河县不断加强旅游宣传,拓宽推介渠道,大力提升县域旅游总体形象。设计印制了宣传图册、旅游攻略、便携手册等各类宣传品,定期适时对汽车站和各宾馆饭店进行投放,购置13副宣传品展架免费布设到各宾馆饭店。进一步树立了饶河中心形象、核心品牌,开设新的赴俄线路,由四排乡开发“舌尖上的饶河”系列鱼产品,同时推出“饶河十大美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饶河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充实网宣功能、提升版面质感,积极探索新方法,组建旅游协会,利用其资质对原有“饶河旅游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版。与县电商办合作,与“黑龙江大米网”对接挂靠,实现旅游+电商的良性结合。同时在“乐游饶河”微信平台加强专题旅游推介,并对手机微信平台增添“栏目精选”等新的服务项目,提升互动功能与精准查询服务水平。以精美优质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及时准确发布饶河旅游动态及招商信息。

  积极拓展央视宣传平台,邀请央视多个节目组来饶录制节目,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新形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旅游促销会、旅游商品展览会、旅游交易会等,发放宣传资料,推介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依托民俗优势,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乌日贡大会、乌苏里江河灯节等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提升城市旅游影响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跨越发展的旅游产业正为饶河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和支撑,一幅幅鼓舞人心的旅游产业宏伟蓝图正在展现。随着饶河县委、县政府“旅游强县”战略目标的强势推进,饶河必将成为成为全省东部地区的旅游强县、全国知名的北国旅游胜地。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