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夕阳写华章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7-18 08:16:02

——《辉煌夕阳》读后感

王荔玫

  七年前,双鸭山市老科协编著出版了一本书——《辉煌夕阳》。

  七年后,笔者邂逅此书。

  《辉煌夕阳》共计37个篇章,219页,16万字,并配发31幅照片。37篇文章中,褒扬了几十位年至古稀的老科技工作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书的编辑与作者98%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编写的文章,篇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蕴含着人情的温暖,释放着生命的能量。

  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语言朴实,人物真实,故事详实,可读可信亦可人。

  (一)

  《辉煌夕阳》中的主人公,是向着太阳奔跑的追梦人。《辉煌夕阳》中的“山到深秋红更多”、“煤城赤子——任应龙”、“一个向着太阳燃烧的群体”,作者不惜笔墨,记叙了原双鸭山矿业集团总工程师沈万骥、副总工程师任应龙、杨庆海,高级工程师张跃中、王吉等煤炭战线上的科技人。他们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安徽合肥矿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双鸭山。他们战斗在这里半个世纪,他们是曾经的创业先锋、建设功臣,是矿山人的骄子。他们不仅仅献身于百米深处的矿井,还在描绘着太阳石城的壮美蓝图。退休后,不改初衷,余热生辉,继续为改进矿山生产工艺、解决开采中煤层困难、处理薄煤层高产高效回采等问题出谋划策。在“一个向着太阳燃烧的群体”中,反映出的是从岗位上退下来的矿山老科技工作者,他们依然牵挂着煤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他们对自己曾经的事业,永远深深的眷恋着。这群人是煤炭事业发展中,飘香四溢的陈年美酒。

  老科协工作者刘泽、宁国卿编写的“铸魂”选编在《辉煌夕阳》中,作品反映了双鸭山市民营企业家马成果以文化兴企业的创新理念,深深的影响着国内外。2016年夏末,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学学院副教授张燕慕名来“黑龙双锅”进行有关中小民企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调研。2016年12月中旬,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能源研究中心与马成果签署了高效能及深度环保减排合作协议,协定与其联手共建中美热能转换环保减排实验室,将在“黑龙双锅”企业建设相关科研基地。

  《辉煌夕阳》中的“白衣忠魂留山城”深情的记述着双鸭山医疗战线已故名医张振舜医生的高尚医德、高超医术以及留给人们妇孺皆知的在死亡线上抢救回5岁小男孩的故事。还有“杏林唱晚”中所记的饶河济德医院董事长、院长李运高的故事。李运高院长的患者说“见了李大夫,没等看病用药,病就好了一半,这位大夫太有亲和力了”;老院长的属下说:“在李老院长的带领下,只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多苦多累都值”;李院长自己说:“我这一辈子,别无他求,但愿将自己全部心血与精力都献给社会,也就知足了”。

  诚然,编在《辉煌夕阳》这本书中的文章,不仅反映了城市各条战线上的老科技人才和事迹,同时还彰显了农业战线上农民在黑土地上的深耕细作,及农业生产中创新的累累硕果。

  (二)

  《辉煌夕阳》的老编者、作者,它们是向着太阳扬鞭策马的追梦人。

  笔者在访听《辉煌夕阳》的出版过程时,很自然的听到了大家对会长何明志的评说。

  老何担任老科协会长以来,以他沉稳的性格,不变的人脉资源,吸引着有专长、特长、一技之长在经济战线、文化领域中退下来的老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入会。并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寻找机会、搭建平台。

  市老科协至今十几年来,做了大量工作:组织工作人员编写老科技人员的风采录——《辉煌夕阳》,收集整理出版12万字的《调研文选》;国庆60周年之际,举办了影响全市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联谊相关老科协分会,深入龙煤双矿分公司,参与课题研讨;走访建龙钢铁公司搞企业生产状况调研;深入“黑龙双锅”体验并总结企业文化兴企的成功经验;亲临各县区参观农业示范园,以提升老科协全体工作人员对农业建设的创新进步、发展的感知与认知;为调动、激励老科技工作者、各级老科技协会分会的积极性、责任感、担当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并适时召开表彰基层协会先进集体和优秀会员的奖励大会。

  正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新在参加市老科协新一届九次(扩大)会议中所讲:双鸭山市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在市老科协的组织带领下,充分发挥经验优势,专长、特长优势,积极深入乡村、厂矿、社区、学校进行文化、科普知识宣传,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真正做到了“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业”,可亲可敬,值得肯定。

  (三)

  平民科技工作者,不用扬鞭自奋蹄。

  《辉煌夕阳》中,有一选篇“托起朝阳的人”,全文6000余字,翔实地记述了主人公韩忠信的发明创造过程。

  双鸭山市尖山区原电大路晨光胡同212号门楣右侧挂着“忠信充电机厂”的厂牌。

  笔者怀揣《辉煌夕阳》这本书,信步迈入韩忠信家,不觉一愣,这哪里是一个像过日子的住户,分明是一个生产车间。

  在访谈的交流中,韩忠信流露出他唯一的一个诉求——一个愿望,两层意思。

  第一,扩大生产力。报答市老科协的鼎力相助,老韩说:“没有何会长的支持,我盖不起厂房,虽然不大,我也盖不起,最起码,地号我批不来;没有刘泽、老宁等老同志的协调,不会很顺利的办下各种手续及营业执照。”

  第二,还是需要扩大生产力。愿有助一臂之力者,挂靠,办厂,加盟,投资均可,只求早日将“忠信牌充电机”应用到所需者手中,使其早日发挥其价值作用。

  笔者临走,老韩递给他一份“特大喜讯”宣传单,双鸭山尖山区忠信充电机厂,出售自行研制的对电瓶有修复功能的充电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1010564128.2)可将1~3年不存电、预报废电瓶激活再延长3~4年使用寿命,环保省钱,适用于大中小型电动车电瓶,各种农业机械电瓶,各种车辆,机械启动电瓶,太阳能所用电瓶,有18种型号任选。

  尾声

  综上所述,是笔者阅读《辉煌夕阳》所记、所思、所感。

  如果想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读后感,笔者只能说:《辉煌夕阳》主人公的想为、能为、作为,让人感动。《辉煌夕阳》作者的眼力、笔力、心力,令人服气。《辉煌夕阳》告知人们,老科协组织、老科技人才群体,平民科技工作者,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辉煌夕阳》这本书,告知读者,读好书,有收益。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