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镜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6-14 08:34:14

——读《文学的意义》

邓勤

  本地举办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在现场,台上某大腕诗人正在歇斯底里地朗诵,台下一众粉丝拍照忙得不亦乐乎。有路人笑道:“这是谁呀?批头散发得忘乎所以,有病!”这话听着刺耳,但却是对我们的警醒。曾经被视为文学明珠的诗歌,在世人眼里竟是如此不堪。这也难怪,诗人们再火也只是在圈内,离开了诗歌江湖,谁知道你呢?

  文学已经处于死亡的边缘,作家早就被边缘化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当年鲁迅靠着稿费收入,能过上有滋有味的日子。如今体制外的作家,有几个能靠单纯写文养活自己的?其实这不怪作家们无能失去了读者,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现在谁还有闲心抱着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啃啊!为了生存,为了衣食无忧,大家都得拼着命地去挣钱。能够每天静下心来,在手机上读点文字或者临睡前翻几页书的,已经很不错了。

  尽管文学面临着种种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就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形态,那些譬如《诗经》《荷马史诗》《红楼梦》之类的文学经典,仍然如夜空中的繁星让我们仰视。因为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耀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

  文学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真相,从而点燃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这一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正是处于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年龄。过去一个世纪是科学改变世界的世纪,未来一个世纪则是人与知识结合得更加紧密的世纪,这个融合需要从中学时代开始。因此我觉得,知名教育学者扈永进选编的《文学的意义》这本书正当其时。

  本书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秉承这一思想,用透彻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呈现了莎士比亚、卡夫卡、曹雪芹等文学巨匠的优秀作品,以及《荷马史诗》《安娜·卡列尼娜》《诗经》等文学巨著的独特内涵。另外,文中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等拓展版块,全面品读经典名作,打破传统语文的复刻教育,开启全新的思维方式。

  以刘晓蕾创作的《黛玉的明媚与哀愁》为例,作者认为不读红楼,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情社会”。黛玉的世界简单明了,一个恋人,几个知己和诗。宝钗藏愚守拙,善于隐藏自我,会做人;黛玉则永远是她自己,一路真诚到底。黛玉习惯独处,孤独让她格外清醒,看见别人看不到的生命景象。魏晋的名士和才女,是宝黛的精神盟友。他们从骨头到血液到肌肤,都是风度,都是艺术。

  泰戈尔说,教育就是向孩子传递“生命的气息”,而通识教育,则意味着这种“气息”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的意义》堪称抛砖引玉,它可以让我们学会怎样深入作品肌理,真正学会鉴赏文学,从而得以修炼心性,学会做人做事。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