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北纬五十六度,远方不远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6-12 08:38:47

张相国

  我是12届的学长相国,现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主修经济政策。距校团委邀请已时隔几日有余,直至今日方诚惶诚恐提笔撰写。原因非为笔者对其不重视,恰恰相反,每每提笔,思绪林林种种浮现脑海,一时却不知从何述起。从离开三中到现在,算来已是四年有余,我作为三中校友中最普通不过的一员,这四年间从大连辗转长春和台中,直至今日负笈于北纬五十六度的格拉斯哥。这篇文章,与其说是生涯规划,我更愿将其当成对自己求学足迹的一个回顾,有幸与同学们分享。

  故事从在2011年的11月份讲起,当时的我正值高三复习最为忙碌的阶段,学习之余最主要的爱好就是踢足球、唱京剧、玩乐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候去艺体中心的琴房练一练京胡,四下无人的时候再在琴房或者寝室里唱上一段京剧。记得当时我在网上搜索到了几所学校的艺术特长生的考试。事实上,当初我是抱着一种检验下自己艺术水准顺便去其它城市旅游散心的想法,于是和班主任孙成刚老师如实进行了一次交流。孙老师很支持我参加自主招生的想法,后来我找到了赵文祥校长,请求他帮助我审阅并准备材料,赶在12月的月末,才使得这次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行程得以顺利。那是我当时离家最远的一次,一趟考试下来,去了天南海北的三四所学校,第一次见到了凌冽寒霜下旅顺口蔚蓝色的海和南国冬日的细雨微醺。一个月后,很幸运地收到了大连理工的录取通知。记得在收到录取通知的那天晚上,我第一时间和孙老师通了一番电话,从孙老师的语气中,我同样感受到了他激动和欣慰的心情。那一刻的我,第一次感觉到曾经向往的黄海之滨,真的能够触手可及。

  之后的下半个学期相比之下就显得平淡无奇了一些,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全校毕业班的学生在南岗校区的操场上举办高考百日誓师大会。2012年是壬辰龙年,学校为了讨一个龙抬头的好兆头,特意请了一个锣鼓队并且弄来了一条耍龙灯用的那种龙,首先是赵文祥校长和鲁时光老师简短地主持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仪式,之后每个班级选派两名同学为老三中门口的石狮子系红绸带。系红绸前,孙老师直接把红绸递过来说:“相国,希望把好运都托付给你。”现在觉得,为三中门口的石狮系红绸带,可能就是我高中三年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吧。

  八月,依旧是在老三中的办公室里,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孙老师在向我嘱咐了最后一些事情后把一本毕业证书交给了我,在学校的门口目送我离开。记得当时在我走出黄墙绿瓦,走下台阶的那一刻,我不禁回头望了一望,石狮子上依旧缠绕着我们曾系过的红绸带,透过窗子依旧能看见正在听课的新一届高三学生,只记得孙老师打趣地说一句:“相国,难道你不想再和他们上节课么?”我转过身去,顿时哽咽。那一刻,我蓦然觉得,“教师”二字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一届又一届,辞旧再迎新。师生之间的缘分,算来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光景。高考结束后,我们走了,只有老师留了下来,每一次学生毕业,何尝不是一场目送我们渐行渐远的过程,对老师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心如刀割。

  大连理工虽算不上国内最一流的大学,但至少她能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帮助我实现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学四年之间,我换了一次专业,同时又前往几所学校去交流,去体验不同的校园氛围,结识了不同的朋友。时至今日,我内心仍无不感谢本科学校给予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让我能静下心来致力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从新闻传播到法律,再到经济政策,刚入大学时候的我也许并不了解自己更加热爱哪一门学科,其中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种试错的过程和对自己的不断审视。记得当初在吉大法学院交流的时候,讲授合同法的孙良国教授在开课的第一节课和我们讲,如果问他在学生时代有什么遗憾的话,无非就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因为对老师的敬畏而没有多主动地联系老师进行答疑解惑,没有多去图书馆借几本有用的书,没有多去其他的学院旁听几节感兴趣的课程。大四阶段,在出国还是国内读研的选择上犹豫不决时,大连理工的西宝教授充当了我的生涯导师的角色,为我的选择提供了经验和指引,并鼓励我放弃国内读研的舒适条件,去体验不同的教育氛围和学习环境。时至今日,当我现在正求学于北纬五十六度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在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礼堂里聆听教诲的时候,心中无不感激求学路途中上天的眷顾和师长的提携,方能负笈于兹,感叹远方不远。

  在与你们众多的考入清北人复的优秀学长学姐相比,我的经历可能算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存在。因为自己的平凡甚至是平庸,在读本科的那几年里,我曾有一段时间羞于谈论自己高中母校,生怕因为自己让朋友们对哈三中耀眼的光环抹上一丝暗淡的色彩。然而,这几年之间,从哈尔滨到大连,再到格拉斯哥,离三中的距离由九百五十公里、四个小时的车程变成了一万两千公里、八个小时时差,曾经学习过的知识或许已经遗忘到只剩下了脑海中零星的碎片,在哈三中的种种往事和师长的谆谆教诲,却依旧沉淀在记忆的最深处。就如现在我依然记得胡维祥老师、梁琳琳老师、贾道新老师、于丽娜老师等在学业上对我的耐心辅导,孙宇老师在教研室里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解析几何。中山先生年轻的时候曾讲:“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希望学弟学妹们都有敢于乘风破浪、双脚丈量世界的勇气,也能够拥有坐冷板凳、面壁读书的专注和执着。远方不远,就在脚下。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