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兄爱如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6-05 09:37:05

曹印静

  每一个人都有那么一段似水流年,温暖你的人生,浸湿你的记忆,让你难以忘记的是老师的淳淳教诲?还是父母的关怀备至?还是兄弟的情同手足?对了,我们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总也离不开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我的大哥就给我和我老弟很大的关爱,他绵绵的爱像一座大山伟岸。他像“父亲一样”呵护着、关爱着我们,默默无言、无怨无悔地用伟大的爱和付出托起我家的未来。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把家里的一切交给母亲。什么缺钱了,少柴禾了。这也许是一个家庭冥冥之中的安排,一个人的宿命,一个操心了,另一个也就省心了。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中没有攒下积蓄。

  我23岁,应该是当爹的年龄了,可是还没有提亲。眼瞅着婚姻无望,我就随二叔来到煤城。后来参加工作5年后,与当地的一位姑娘结为夫妻。结婚后,弟弟也来到煤城,但他不愿下井,于是就凭着厨师的手艺在市里打零工维持生计。结婚那年年末,从故乡传来母亲病逝的消息。母亲去世后,父亲仍不能改变他养尊处优的习惯。弟弟回到关里再也没有回来。那时的弟弟已是25岁的大龄青年。针对老弟的婚姻大事,大哥愁在心里。为了多攒些钱,他嘱咐老弟出外打工。同时,张罗借钱翻盖家中的老宅。四处求人给老弟张罗对象。正房盖完后,西厢房也盖完了。老家中的房盖坚固耐用,流行水泥罩面的。为了节省资金,一向节俭从未干过瓦工活的大哥和大嫂商议后决定自己动手抹面。开始,大哥和大嫂共同先把水泥拌匀和好,然后大哥上房拎泥,泥攒下后就蹲下抹灰。房盖抹完后,他又着手动手砌围墙。后来通过好心人的帮助,老弟终于有了一个心上人。两个人经过情感的交流和一段时间的接触。婚期立刻提上日程。已是负债累累的大哥听到这个消息,喜在眉梢,愁在心头。高兴的是弟弟终于有了心上人的疼爱,愁得是结婚的资金到哪里去借呢?我当时由于工资低,再加上原来白手起家。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还欠人外债。为了不打扰弟弟处对象,增添他的精神负担,大哥表面上把女方提出的一切都答应下来。实际上他把忧愁深深地埋在心底,回到家开始茶饭不思、辗转无眠。经过几天的权衡,他决定和厂长商量。

  大哥原来是县油棉厂的一名员工,当时,厂子正动员买断工龄。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筹够老弟结婚的费用。思前想后的他推开厂长的门,说明来意。厂长却执意挽留,因为大哥是厂里的骨干力量,而且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后来,一向温和、老实的大哥和厂长争吵起来。看着暴跳如雷的哥哥,厂长心生厌恶最后无可奈何地在买断协议上签了字。字签完了,厂长转念一想恍然大悟,生气了:小曹,我对你不薄,你反而用了激将法。“都怪我草率了,头脑简单了。你如果想回来,厂子随时欢迎你。”“谢谢厂长的美意。”弟弟拿着大哥的买断工龄的钱,如期结了婚。一向诚实守信原来坐办公室的哥哥,再也没有找过厂长。

  为了谋生,50来岁的他,开始跟着瓦工干一些又脏又累的力工活。随着年龄的增大,哥哥的腰,时常疼痛难忍。没了工作的哥哥为了生计,仍然咬牙坚持着。虽然说弟弟结婚以后,所有的外债都如数还清。但我们仍感激哥哥的辛苦和劳累。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如今父亲已是80岁高龄,我在距家乡几千里外的双鸭山。老弟贷款在市区买了楼房,为了尽快还清欠款,老弟又去距家乡400多里的北京打工。东北的气候寒冷,父亲又不愿来东北居住。因此父亲选择守在祖辈留下的老屋,和相亲四邻其乐融融过着最后的难忘的时光。

  为了照顾父亲方便,大哥就在家乡附近的县城寻找临时工。年迈的老人有头疼脑热也属正常。可有一年父亲感冒了,他却和我大哥吵闹起来。老小孩、老小孩,这话说的有道理。按正常说:一个感冒不算什么。可父亲就像小孩一样,在大哥面前哭着闹着:俺活不了,俺活不了。大哥吓出一身冷汗。他急忙把父亲送到附近的乡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诊断:父亲患了重感冒,需输液治疗。大哥听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稍稍归于平静。住了几天院后,父亲彻底康复了,他又像个十多岁的孩子到处赶集,闲逛了。

  父亲虽然80岁了,他仍坚持生活自理。假如家中来客人时,父亲和客人一起到大哥家吃饭。大哥给儿子结婚时拉下几万元外债,但仍然热情款待客人,毫无怨言。

  二十多年来,大哥为了我和老弟,付出了很多。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大哥,谢谢你的无私奉献,谢谢你对我们的关爱。大哥是我们的榜样,大山无言,但挺拔伟岸,大哥的无怨无悔彰显他的人格魅力。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