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醉在山村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5-31 08:42:54

冯殿波

  一位朋友邀请我到大山小村与他小聚几日。许是厌倦了城市吵杂和紧张的工作,恰好也想体验一下山居生活,于是欣然接受,如约而至。

  5月,正是北方最好的日子。气温从零上几度,飙升至30来度,让你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忽记起朋友发的一条微信:你说现在容易吗?前天24度,昨天18度,今天10度,晚上零下2度。如果你在黑龙江的朋友失联了,有如下几种可能:1、热傻了;2、冻蒙了;3、冷热交替整疯了。前两天穿半截袖,今天穿羽绒服,一年四季随机播放,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

  假如你在北方,一定会有这样一种体验,那就是天气变化无常。北方的春天绝没有南方的温柔。北方的春天像北方人性格一样,直接、爽快、一竿子捅到底、具有很强地爆发力。当你看到树要发芽的时候,只要你稍一疏忽,就会惊奇地发现,山绿了,草青了,春天已经过去了。北方的冬天和夏天,几乎就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当你突然一步跨出门口的时候,即会满眼迷离,甚至还会带着几许惊奇,如果你没在此生活过,肯定以为是身在南方。其实,这就是北方的春天,也是北方的5月。

  在约定的地点和朋友相见,两个人微笑地点点头,然后讨论起几天山居的日子。朋友使劲地拍了拍我的肩头道“吃的东西都在这几个袋子里面,其它东西我那里一应俱全,只要你会做饭就饿不着我们两个……”。既然如此,我也就无需担心了!朋友把那些东西捆绑完毕,骑着摩托车托着我和菜,一起赶往目的地。

  从福利出发,途经一部落、二部落、三部落和六部落,驶过笔架山水库沿岸,经过七星峰森林公园检查站,然后一直向着西面的大山进发。远处的山是绿的,蓝天上朵朵白云飘过,绿树、青山、白云,构成了一副唯美的画卷。一条不算很宽的村村通公路,如同一条白色的丝带一直延伸至前方。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我享受着那一阵阵的颠簸,闻到了森林的气息,一股股湿润的清香沁人心脾,驱走了所有的烦躁与不安,当目视前方的时候,如同到了人间的仙境,当摩托车带起的风吹拂额头,会感觉有一种东西嵌入脑海,把思想深处的那些尘埃,全都吹得无影无踪。这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无上的快乐,一种超凡脱俗的大彻大悟。

  30多公里、40多分钟的路程,就在我不断的感怀和体味中悄然结束了。当摩托车停靠在路边的时候,朋友指了指前边的一处大院子道“我们到地方了,那就是我住的地方”。下了摩托车,先是活动了下腿,然后打量了一下整个院子。一圈的柳树和一些木板皮,围起了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院子大约占地十来亩,门前是两根电线杆,电线竿的两边各一扇柴门,两扇柴门不是直立的,像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颤颤悠悠,打开它的时候,你需要使劲端着,然后小心的挪开,否则会担心散架。

  朋友住的房子共有三间,是北方最标准的泥草房,中间一间做饭,东面一间睡觉,西面一间储物。经朋友介绍才得知,他已在这里生活了20来年,去年的时候因为房子漏雨,才换了彩钢瓦房盖儿,做了一些防寒处理,得到了简单的修缮。朋友在城里有自己的楼房,他住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养蜂。当然,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一个男人养家糊口的责任。

  我和朋友接触已有30年了,只不过这期间有了些许曲折。我们先是在一个煤矿上班,在一个宿舍里居住,又都是喜欢文学创作,所以就有了文友的情感基础。第一次煤炭经济危机的时候,迫于家庭生活的种种压力,朋友走出了矿山,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农村,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之路。这之后,我们的联系中断了。不久前,在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群里,我们再次不期而遇,续接起了这段纯洁的友谊。当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我们的年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依然是我,从没有离开过矿山。而他还是农民,不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养蜂人,日子过得比我更加甜蜜。有种东西是不变的,彼此的这段友情没有变,爱好文学的这种初衷没变。

  朋友家的屋后是一片菜地,一垄一垄的韭菜正长得郁郁葱葱。旁边,刚刚泛起的垄沟上,已栽种上了土豆,不过还没有长出嫩芽。他的房前是一片空地,摆着两排蜂箱,我仔细的查了查总共51箱。站在他的门前,望着乱舞的群峰,内心深处多了一些胆怯,生怕这些小东西会因为陌生的我,而突然发起袭击,给我一些小小的伤害,所以我处处显得小心翼翼。对此,朋友乐呵呵的道“没事儿,你尽管往前走,只要你不是特意攻击它,它也不会攻击你”。

  朋友告诉我,蜜蜂也像人一样,有着复杂的社会分工,每当太阳升起最早飞出的蜜蜂,相当于哨兵前去探路,待它们安全回来之后,工蜂才会出去采蜜。每个蜂箱的门口始终有一些蜜蜂在把持着,他们就像哨卫一样看护蜂箱,而蜂王的主要责任就是不停地产卵繁衍后代。

  朋友生活的这个村子叫战斗村。起初,我对此大有不解。后来朋友解释道,那都是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特有痕迹。跟前儿的几个村子,分别是团结村和双丰村,单从村子的名字上,你就不难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没想到看似很小的村庄,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不知不觉被印上了一层时代的烙印,这也算是一种文化特色吧!

  战斗村由东向西只有一条主街,大约几十户人家。这里的人都是由外地迁入,以下乡知青和闯关东的人为主。村子南面是大片的肥沃土地,北面是绵延的大山。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路不拾遗,他们没有高高的院墙,也没有结实的防盗门,满院子里只有一道柴门,大门掩上的时候,说明家里的人都下地干活了。大门开着或是虚掩的时候,说明家里还有人。他们的摩托车就放在门口,有的连车钥匙都不拔。我问朋友会不会丢?朋友笑道:“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着急的事情,你把人家的摩托车骑走也没事儿,你骑回来的时候还放到原处,跟人家打个招呼就可以了……”。这不禁让我为他们和睦的邻里关系而感到羡慕。反观我们城里的生活,丢东西几乎是常有的事情,别说是摩托车的钥匙不拔放到路边,就是你加了防盗锁也不见得能防得住。

  下午的日子很惬意。朋友陪着我在他的房前屋后转了又转,然后又陪我在村前村后溜达一圈儿。晚上回他家里,我亲自动手做了几个小菜,鲤鱼炖粉条、蜂蜜拌柿子、尖椒大头菜、小葱黄瓜蘸大酱,所有的饭菜做完了,我们把一张小饭桌,摆在一铺大统炕的前面,透过玻璃窗子,能看得到远方的大地和山林,还有落日的余晖,哥俩交杯换盏,不断的聊着过去的话题,结果喝的铭酊大醉,最后把大门一关,把炕被铺盖打开,两个人呼呼大睡起来。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