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28日讯(刘胜范 记者 杨启坤)近日,从省农业委员会传来喜讯,我县《东北黑蜂演化史概述》在黑龙江省2016年《农业丰收计划奖励》评审中,其中受奖项目东北黑蜂保种、提纯复壮、育种繁育技术推广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同,被授予丰收计划一等奖。
据受奖者刘胜范介绍,东北黑蜂是百余年在特定地理环境中辅以人工选育,进化出的一个地方新品系。从生物进化论、昆虫遗传学理论和辩证法角度看,东北黑蜂作为一个变异的地方优良蜂种,它目前的优良品性是相对的,退化或进化都是绝对的。不可一谈东北黑蜂的优良而偏颇其它蜂种,更不能沾沾自喜而不求探索。刘胜范认为,东北黑蜂原生境近几十年变化很大,其杂化和退化也非常显著,东北黑蜂的某些优良性状也悄然发生变化。加强保护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加大保种和育种力度,长期保持东北黑蜂优良品牌,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刘胜范对东北黑蜂的演化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参阅了权威部门和这方面有独到见解人士的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东北黑蜂科研所王树壮所长支持,得以对东北黑蜂的前世今生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创新。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依据体现为:
刘胜范表示,东北黑蜂自引种后历经百余年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基因型相对稳定的新品种。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曾经对东北黑蜂线粒体DNA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北黑蜂与安拉托利亚蜂和高加索蜂亲缘关系最近,与欧洲黑蜂亲缘关系较远。追根溯源,东北黑蜂的基因主要是安纳托利亚蜂和高加索蜂,兼混有欧洲黑蜂和意大利蜜蜂的血统。又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连续多年跟踪观察测定,通过对其近缘蜜蜂生物间的对比研究,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掌握不同蜜蜂与其种间的亲缘关系、形态特征及习性,探明东北黑蜂的起源进化及相互间的关系,明确了其种群的形成与变异的大致路径,为今后的繁衍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1958年以前,饶河一直处于相对闭锁环境,与其它蜂种存在着生殖上的地理隔离。当时本地盛产的椴树立木蓄积约1000多万m3,境内毛水苏分布广泛。充裕的上乘蜜源植物,适宜的生境,与其原产地系统发育条件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特定生活空间适应,加之人工有目地进行优胜劣汰选育,使引进的俄罗斯黑色蜂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表现型特征值发生种种特化,并经过多代选育,最终使这一优良的表现型基因得以稳定,这是东北黑蜂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
刘胜范表示,蜂种的抗逆性、抗病性、采集力、繁殖力等特性,对其所产的蜂蜜、蜂胶、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的品质是会有一定影响。因而同一时间、同一地理环境、同一蜜源、同一饲养方式,如果蜂种不同,蜂产品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是否存在差异,蜂产品功效的强弱等因素是否也也有着一定差别,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进行对比实验。从生物进化论、昆虫遗传学理论和辩证法角度看,东北黑蜂作为一个地方优良蜂种,它目前的优良品性是相对的,退化或进化都是绝对的。不可一谈东北黑蜂的优良而偏颇其它蜂种,更不能沾沾自喜而不求探索。据刘胜范调查,东北黑蜂原生境近几十年变化很大,其杂化和退化也比较明显,东北黑蜂的某些优良性状也悄然发生变化。加强保护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加大提纯复壮保种力度,长期保持东北黑蜂优良品牌,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