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备春耕生产全面展开
东北网双鸭山4月24日讯(记者 马淑芬)目前,全市上下掀起了备春耕生产的热潮,田间地头春的气息愈加浓郁。在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宝清县,穿行于无垠的沃野上,看到的是农民们正忙着催芽、育苗、播种,听到的是“绿色”“特色”“调结构”,感受到的是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与信心。
今年,宝清县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和营销体系,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正在向绿色高效模式转变,宝清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备春耕生产正在春天里破土萌芽。
调整种植结构农业增质增效
七星河乡兴平村今年将绿色富硒高蛋白大豆由去年的3000多亩扩大到1.5万亩。村支书邰艳兰说:“去年种玉米不赚钱,大豆市场还行。村里一共1.9万亩地,今年除了4000亩地种麦子和五谷杂粮,其余的全部种高蛋白大豆。”
2017年,宝清县按照“调玉米、增水稻、优大豆、多种经济作物齐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调减玉米面积,增加了水稻、大豆、白瓜、红小豆等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计划玉米种植面积93万亩,比去年减少46.3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63.3万亩,比去年增加9.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72.7万亩,比去年增加27.4万亩;经济作物及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到14.2万亩。
种植结构调整,不仅仅是面积的增多减少,更是质量和能力的提升。宝清县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宜旱则旱,宜水则水。通过政府政策补贴,引导农民自发旱改水,同时,引导重点农资企业向全县农户推荐和销售优质大豆、红小豆等市场前景较好的作物种子。
做强富硒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今年,宝清县和平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富硒水稻种植面积由5000亩扩大到8000亩,购进了钵育摆栽等高端农机设备;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与湖北恩施楚风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的合作模式,在宝清县建立了3000亩富硒水稻生产基地;禾乐田园科技有限公司、和平谷物种植合作社、丰收人谷物种植合作社均计划建精制富硒米生产线……
近年来,宝清县牢牢抓住三江平原富硒“核心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倾全县之力把宝清建设成“中国北方富硒食品之都”,形成了富硒米、粘玉米、面粉、小米、大豆、红小豆、马铃薯、黑木耳、毛葱等10余个富硒产业群。今年,该县将全力推进50万亩含硒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打造10万亩富硒水稻及富硒农副产品基地,积极发展水稻、杂粮、果蔬、食用菌、畜禽等富硒产品,着力培育绿色有机富硒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突出特色,才能占领市场。宝清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什么产品效益好就种什么产品,什么项目能挣钱就发展什么项目。
宝兴原有机果蔬产业园里春意盎然,大草莓、红樱桃、黄柿子、小香瓜、蓝莓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采摘,每栋大棚年利润在10万余元;南果北种,黑龙江香沁谷农业有限公司经过7年抗寒试验的寒地裸栽苹果、油桃、山楂等7个品种也已扎根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还有宝清大白板白瓜籽、宝清苹果、宝青红红小豆、宝清大米、龙头胖头鱼、挠力河毛葱、富硒小麦、甜糯玉米、黑木耳等20多种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
减化肥降残留钟情绿色有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污染等问题日益关心,高品质的绿色有机食品在市场上倍受热捧,身价高企。2016年,宝清县按照有机方式种植的“冷泥”牌富硒米、“禾乐田园”牌富硒米都卖出了每斤百余元的好价钱,而且供不应求,带动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宝清县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端产品,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和质量可追溯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确保品牌质量。
2016年,宝清县政府投入资金1190万元,在全县为9个基地安装了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农技在线服务系统、田间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及数据二维码生成,并建立了指挥中心。今年,增加了基地数量,扩大了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通过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为优势农产品提供保障,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从“量”到“质”的升级,从而增加农民收益。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实“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面积25万亩,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宝清县农业生产在调结构、提质量的同时,积极打通“出口”,解决“卖粮难”的问题,抓住“双深合作”及发展电商、微商的有利契机,利用新农大市场和电商产业园等线上、线下产品营销平台,积极推进订单农业和市场营销。截至目前,全县已签订农产品订单面积78万亩、意向订单面积45万亩。
目前,宝清县9个水稻催芽车间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已全部结束,全县13640栋水稻育秧大棚正在育秧。小麦已全部播种完成,其他粮食作物将于4月25日开始播种,5月25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