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炎
“哪有时间读书啊?”
忙工作、忙赚钱、忙家务、忙孩子、刷微信、忙应酬……
其实,读书,只要下决心,就会做到:人人可读,时时能读,处处在读。
古往今来,许多人非常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至今为我们借鉴并受益。
钱惟演是北宋大臣,一生宦途沉浮,政绩平平,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钱惟演家藏书极富,欧阳修称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
钱惟演自言:“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读经史,要端正心态,正襟危坐;小说是消遣书,可以躺着或卧着,以闲适的心态读;上厕时间不长,可以读小辞之类的短小文章。
读书手不释卷,文人历来如此。但钱惟演的高明之处在于生活的不同状态读不同的书籍。
欧阳修作为晚辈,对钱惟演的知遇之情终生难忘。钱惟演曾任洛阳使相,他厚遇文士,欧阳修也在洛阳供职。一次,欧阳修和朋友游嵩山,两人正在观赏山景,忽然见到有人骑马冒雪而来,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信使,来人传钱惟演的口谕说:“登山辛苦,两位可以在山上多留一阵赏雪,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匆忙赶回。”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心,尤其是文人间的心领神会,使欧阳修既感动又亲近。
后来,欧阳修在《归田录》记下了钱惟演对他说的话:“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受此启发,欧阳修总结出“三上”。告诉好友:“我读书或打文章腹稿,多数是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尽管欧阳修官居高位,非常忙碌,但善于利用零星时间,一生读书万卷,写下不朽名篇佳作。
一代大师季羡林,除了每天凌晨三四点到七点半这几个小时有保证外,大多时间被会议、人员拜访等分割的非常凌乱。季羡林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自称:“不少会,半个耳朵就能掌握,别人鼓掌时,我跟着鼓掌。余下的时间,我就思考书读到哪一章节?资料怎么收集?”
季羡林又总结说:“北宋欧阳修读书、写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我呢?多在会上、飞机上、路上(散步),也可以叫‘三上’吧。”在时间的点滴积累中,季羡林学贯中西,硕果累累。
让我们做一粒读书的种子,在春天播撒开来,品读大自然的朴素与华贵,生活的简单与丰富,世界的晴朗与烦扰,不经意间,岁月的枝头悄然开出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继而有不曾言说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