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说 “本色”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2-14 08:21:54

沈学印

  “本”事物的根本之所在,根源之存在。经常与“末”相对,也有本来、原来的意思。“色”当然是指颜色了,这其间还有一个物品的质与量的问题。这样一看,“本色”也就很明显的是指物品原来的颜色(而这种色彩又是指没有经过漂染过的无色织物)。但我们这里所说的都是本来的面貌,初始的本色。多用于人的品行和人格尊严。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本色也就是失去了尊严。

  本色,存在于心灵,行动于身体,保持于自我。

  本色,是一种率直,一种纯真,一种本真。

  本色,是一种本然,一种自然,一种超然。

  本色,是一种本性,一种本来,一种本质。

  本色,是一种颜色,一种亮色,一种正色。

  本色,体现在人的品质与行为上,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按人的自然本性去发展,不违背人生规律,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不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

  如若说的透彻或明白一点,就是不把功名利禄等当作人生的目标而扭曲自己的人品,一切都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去行事去作为,用发自内心的纯真本色去书写自己,去表现自我,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本质的人品与行为。

  凡美好的东西,都美在本色上。

  凡头脑清醒,淡然处世的人都能秉直真性,固守本色,从一而终。

  所以《莱根谭》上就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本然必超然。

  本色即亮色。

  人生有了超然能不进入佳境吗?

  人生有了亮色能不坦荡完美吗?

  人之本然,人之完美。

  讲一个故事,可以作为笑话来听,但事儿却是真实的,也广为流传过。说的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曾官任过户部郎中按察使、尚书等职位的毕松坡,“在岗”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离职”还乡时,为了荣宗耀祖,光辉自己,让家人在夜里捡来些砖瓦石块用纸包好,装入箱子,用车队载回家,一路上打着尚卫旗号,前呼后拥坐着轿子,悠然自得,大有如今用“警车开道”的威风,很是风光。后被朝廷得知便下旨查办,但打开箱子却真相大白。可这位清廉了一生,操劳了一世的毕老竟是如此的哭诉:“老臣在朝为官几十年清白如洗,如今若两袖清风告老还乡,岂不让乡里乡亲耻笑,于脸面毫无光彩,这才弄虚作假弄假成真而失了真正人之本色!”

  这位毕大尚书之所以“以瓦充金”,其实就是为了脸面上的光彩,但他却忘了本质上的东西,即失去了本色又落了个怡笑大方,最终没能保住自己的本色,也算在临秋末晚之际,被其声誉毁掉一生。这就应了那句“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的警示名言。从这一点上看,本色也是差距,有了差距就失去了本色,有了斑点也就无本色可谈。但有了差异,出现了斑点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认识与改正,尽快地去完善与完美。这样才能固守本色,不失本色,永葆本色。

  一个人“如果毁掉了你的名誉,分明也就是送掉了你的性命。”(塞万提斯语)

  本色,决不能为了适应潮流而去动,适应需要而去改。

  本色,要临风不动,本真做人,江山可移,本色勿改。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很难的!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