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过年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1-20 08:19:49

缨子

  伴随着漫天像白蝴蝶一样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雪花,带着峥嵘岁月馈赠的一路征尘和汗水,也满怀着对美好明天、未来生活的渴望和激情,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又一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相沿成习的新春佳节。“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欢天喜地。

  春节——春天的节日,它意味着寒冬的过去,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在又一个新春来临之际,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以过节的形式庆祝热闹一番,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同时,也算做一下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以便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如火的激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又一轮的拼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去的日子难忘怀,以往的征程荡心潮。尽管如此,岁月之舟匆匆而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沉缅感怀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同时,人们更加渴望的还是美好的未来,憧憬的是充满希望的明天,坚信路在脚下,路是开辟者脚步的无限延伸。

  这是一个规模盛大的节日。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所有大大小小的节日中,没有哪一个节日的规模、盛况能与春节相比了。一是时间长。从除夕过到正月初五,那自不必说,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情理之中。民间还有一说,就是不出正月就是“年”;还有一个说法是,打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可见这节日之长,可算上是节日之最了。二是规模大。从南到北,从官至民,举国皆过,普天同庆。特别是孩子,把过年都当作再美不过的事情了,“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当中的精神支柱、最大的追求和企盼。

  这是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终年四处漂泊的游子,还是长年工作在外的人们,也无论路途多远,哪怕相隔千山万水,只要春节一到,他们就好像听到了家中亲人的呼唤,听到了一个统一的号令,都要纷纷从远方奔家而来,投入到亲人的怀抱,那种感觉是人生最大的温馨和快慰。是啊,世上还有什么能胜过家人团聚的幸福和喜悦呢?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天伦之乐,那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人间至爱之情。家是巨大的磁场,家是梦中的牵挂,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驿站。“又是九月九,离家的孩子在外头……”每当人们听到这首远方游子思念亲人、呼唤归来的歌,又有谁不为之心灵震颤、深深感动的呢?还有那首更为人们耳熟能详、拨动心弦的《常回家看看》,则更道出了天下儿女们对父母、对长辈的亲情和心声。过年,就是举家团圆,就是合家欢乐,就是互叙亲情,就是互致问候,就是祝福平安!

  这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家家挂彩灯,户户贴春联,人人绽笑脸。举家欢聚一堂,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叙旧话新,盘点收获,规划未来。最激动人心的是子夜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起来,给长辈拜年:“过年好,过年好!”过年了,大人孩子都长了一岁。亲人、朋友、同事间争先恐后聊微信、致短信、发红包,真是忙且乐着。但闻窗外各种爆竹声不绝于耳,此伏彼起;只见各种烟花礼炮飞向湛蓝深邃的夜空,在天空中炸响轰鸣,释放的礼花把天空装点得如同一个五光十色、缤纷焕然、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的大花园。于是,“年”便在这燃放的爆竹礼花中和大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达到了高潮,走向了极致。

  在千家万户的灯火里,在漫天飞舞的礼花中,在男女老少的殷切祝福声中,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已然向我们走来了。在这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里和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渴望中,我们迎来了一春又一春,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