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雾锁寒江凇傲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1-20 08:18:39

韩玉平

  花红柳绿的春天,

  你不会见到我,

  因为我凝结成一滴雨露,

  滋润着整个世界;

  骄阳似火的夏日,

  你不会记得我,

  因为我化作一朵浪花,

  盛开在浩瀚江河;

  硕果盈枝的金秋,

  你不会想起我,

  因为我融入母亲怀抱,

  感受着丰收喜悦;

  寒风凛冽的冬夜,

  你才会见到我,

  银色的花朵开遍田野,

  装扮着美丽山河。

  冬天的黑龙江,江河封冻,万物沉寂,到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要去“玩冰乐雪”,看一看界江冰雪汽车拉力赛的惊险刺激,探一探太阳岛冰雪大世界冰灯的传奇诡秘,尝一尝铁锅酸菜猪肉炖粉条的酸爽可口,品一品赫哲人传统的塔拉哈和江水炖江鱼的原汁原味,啃一啃冻梨、冻柿子,还有马迭尔的奶油冰棍,再坐坐狗爬犁,滑滑冰车,抽抽冰尜。

  北方人文化之冬的无限乐趣,会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然而,提到黑龙江的雾凇,却很少有人知晓。

  雾凇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气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这两条界江两条内河,构成了黑龙江高纬高寒独特的四大水系,还有众多的溪涧、山泉,这里人烟稀少,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各种树木枝繁叶茂,如果遇到温度湿度适宜,早晚温差相差悬殊的天气,就会为雾凇的生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树上、草上、房顶屋檐等物体上凝结出的冰晶和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凇,当地人叫它树挂。故有人这样形容和赞美:龙江大地冰雪寒,玉树银花映峰峦。莫道边关无烂漫,凇花朵朵伴清泉。

  清晨,当你步行在北极村沿江的长堤上,顿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境,好像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走进这银色的世界,沐浴晨光,感受自然,体验寒冷,寻找谧静,江面烟雾缭绕,云蒸霞蔚;江中流动的冰排相互碰撞溅起的水花又落在冰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时而,也有被堵塞的冰排冲出,就好像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顺流而下,去追逐属于冰的自由和快乐。头顶上不时地有喜鹊叽叽喳喳地飞过,鞋底踩在道路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共同演奏出一曲美妙和谐的交响乐。几栋别墅小楼散落在江畔的树丛中,被整个白色衬托,不时有江雾飘过,只有颜色鲜艳的屋顶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身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只有那屋檐下挂的串串红辣椒,红红火火,显得格外醒目耀眼。

  每年这个季节,驻守在北极哨所的官兵都要自己制作冰雕雪塑,还要将水用喷壶喷到树枝上,形成自然的冰挂,据说,是为了纪念牺牲的老连长贾永才。25年前的1991年,老连长贾永才为了保护战友不幸牺牲。因为老连长每年冬天都要带领官兵自己创作冰雕、树枝冰挂,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深深的印在了他9岁儿子贾鹏飞的心里。受父亲影响,贾鹏飞刚满18岁,便选择参军入伍,并主动申请来到父亲战斗过的连队,当了一名戍边战士。不幸的是,在贾鹏飞上军校的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母子阴阳两隔。遵照母亲的遗愿,贾鹏飞将母亲的骨灰背到边防与父亲合葬在了江边的那棵松树下。毕业后,贾鹏飞主动选择回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继续戍守边关……年复一年,他像父亲一样,组织连队官兵下江取冰,再亲手将冰砖一块一块砌成冰墙,再雕刻出图案,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冰雕作品,成为官兵争相留影的乐园,也成为他纪念父亲的最好表达。北极每年不仅雪大而且洁白,官兵们与雪为伍、以雪喻情。周末假日,他们将雪集中到一起,用木板在四外围好,待雪凝固后去掉木板,再进行雕塑,略显稚嫩但独具匠心的设计打磨,却是官兵最真挚的情感再现。这是部队特有的文化品牌,是官兵团结协作、集智攻关书写出的忠诚誓言。冰天雪地、兵心兵事,每次谈起这副在上级获奖的对联,官兵们都引以为豪:“兵雕冰、冰塑兵,兵冰北极得雅趣”;“血染雪、雪映血,雪域边关筑长城”。冰雪世界、冰清玉洁,北国军营跳动的兵心热血,便是这界江最美的风景!

  登高鸟瞰,山川万物浑然一体,银色一片,远处的群山时隐时现,升腾的晨雾像条条洁白的哈达萦绕在崇山峻岭间。江堤下的排排江柳,像一排排执勤的哨兵,肩并肩、手挽手,筑起一道银色长城,他们银花满身,坚韧挺拔,警惕的双犀凝视着界江的变化,向寂寞挑战,同风雪搏斗,与严寒抗争,履行着神圣使命。

  雾锁寒江凇傲骨,冰清玉洁品自高——这不正是边防军人的品格!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