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大河与老井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12-13 08:42:18

冯殿波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发展工业农业的重要条件与命脉,是动植物唇亡齿寒的健康保证和精神家园。它以澄清和缓缓流淌的姿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成为一条条鲜活的血脉。

  家乡的美是因为水。一条美丽的沭河,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蠕动着蛟龙似的身躯,缓缓绕村而过。依山傍水的家乡,得到了上天最好的眷顾。千百年来,清清河水润美了女人,养壮了男人,养肥了鱼虾,使得乡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炊烟袅袅,繁衍生息。

  家乡的幸福也是因为水。当然,我说的水其实是井水。乡村的井水总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据说井水很神奇,有神灵守护的井水,就会玉洁清凉,淳淳甘甜。相反,则苦涩难喝,只能洗衣洗菜,供牲畜饮用。从记事开始,乡村就有七口老井,甜水井有四口,其它井有三口。

  村子的甜水井扇形一样分布周围。东面一口,西面两口,南面一口。北面则是那条湍流不息的大河。那几口井如同散落的珍珠,星罗棋布的出现在村子不远的地方,如同母亲一样肩负着神圣使命,一年四季储蓄着甘甜的井水,静静等候着人们不停地汲取。

  村委会院外那口甜水井,主要供给村西人做饭和喝水用。再往西走还有一口井,主要是浇地和为果园供水。村东还有一口井,它处于董家董庄与冯家董庄之间,成为两村共用的和谐与友谊之井。我家处于村子最南面,沿着门前的大街东行约二百米,然后再沿中心街右拐二百多米,就是全村最南的那口甜水井了。那口井离农田不远,仅有一条土路相隔。小时候,我经常去那里挑水,不过那时挑不了满桶,只能半桶半桶挑,它为我的乡村童年,增添了难忘的一笔。

  处于村子中心地带,还有三口非甜水井,它们呈三角形分布着,尽管井水很清,甚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那里的井水碱度较高,苦涩难咽,没人用它喝水做饭,只能用其喂养牲畜和洗衣洗菜,一定程度上,它成了人们饮食之外的生活用水。

  八百多口人的小村庄,承受着一条大河和七口井的恩惠,这可能是乡村最淳朴的事情。但它在我的心中,既普通又不普通。我常常回忆老人家在河里甩网打鱼的快乐,也想起男人女人们在河中洗澡,相隔一定距离,大家互不打扰,共享一条河流,但又能听到男欢女笑的声音,那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呀!当面对那些老井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及村子妇女们围着井台洗衣、洗菜的欢笑,想到了夏天那井水的清凉和甘甜,也想到了自己拿绳子在井边提水,又苦于不会泛桶提水的尴尬。

  乡村关于水的那种温柔,常常令我魂牵梦绕。那条曾经放荡不羁的沭河,如今已被一条拦河大坝横截,水位升高两米有余,使之成为幽静安恬的深水河,经过污水治理等环保措施,如今大河里鱼虾成群,野鸭和水鸟翔空,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尤其那些喜好垂钓的人们,经常驱车从市区赶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休息的好去处。乡村的变化太大了,变得让城市人都羡慕不已。村子里用上了自来水,人们不必去老井挑水了,因此,老井开始变得安静深沉。家乡在传承与复兴的岁月中,实现了新老淘汰和梯次变化。河在,井在,只是乡村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如此反反复复,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的血脉传承,还有许多供人留恋与思考的不朽话题。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