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林峰 雷应 杨军
王叔大名叫王玉福,是七里沁江畔某部队的一名渔点联络员,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边防”。
年近70的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嗓门很大。部队官兵都爱以“王叔”相称,任谁在巡逻时碰到他,喊一声“王叔”,他总会笑脸相迎,对战士嘘寒问暖。看起来像极了大老粗,实际上,王叔认真起来,丝毫不含糊。
王叔原本是山东人,年少入伍当过几年兵,退伍之后就留在了边防,这一留就是40年。
王叔的家,安在乌苏里江畔,一座由废弃防空工事改建的“小堡垒”,稍微离远一点看过来,根本找不着,可见伪装的效果。
王叔靠打渔为生,屋内的设施自给自足,每当新战士下连后巡逻来到七里沁渔点,参观他的“堡垒”之后,无不竖起大拇指感叹。但是王叔的本事不光是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部队的爱、对战士的爱、对界江的爱、对界碑的爱。
作为一名渔点联络员,王叔尽心尽责。去年冬天,辖区有几只黑熊突然造访,给连队巡逻、训练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王叔住在江边,发现的早,及时地跟连队汇报了情况,并向观察哨执勤的哨兵指明了黑熊的方位,让连队能够及时地作出调整,巡逻、训练时有效地避开了黑熊出没的地方。
王叔还是连队的宣传员。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大字不识几个,却能把边防法规记得清清楚楚。每当部队开展“禁渔期”时,王叔也能够主动地配合,协助连队向渔民普及法规制度。
可以说,王叔就像是我们的老班长,每次巡逻时走到七里沁,战友们都爱听王叔讲一讲江边的新鲜事,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幽默憨厚的王叔也早已经把连队当做家,把战友当做亲人,每每到打渔旺季,王叔总是想着连队,隔三差五地总要来连队一趟给战友们送来活蹦乱跳的江鱼。
每逢过年过节,连队战士也总会带上米面去看望王叔,给他收拾收拾卫生,一来二去的刚下连的新战士也都和王叔特别亲近。
很多年前,王叔就已经成为辖区赫赫有名的“老边防”,与驻军互帮互助的佳话就如同他屋前那条奔流的乌苏里江一样,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