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语言语境内涵释解
//shuangyashan.dbw.cn  2016-11-02 11:11:44

程胜利

  语言是人类劳动进化中,得到天地自然环境的磨砺滋养,身体各个器官微细渐进地改变,从动物通常发声中产生的音长音韵,在漫长的人与自然演化中生成语音、语言现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的不同,人的体质生理面貌,口腔喉部显现的差异,给这个世界带来难以数尽,更难界定的语音、语言、种类和现象。在人类群族迁徙游离活动及相互往来中,互相利用人类固有的天赋和极富灵感的肢体动态、面部表情,与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摸索不同地域、族类人群、不同表达语音语言内涵衔接对应,为人类的非情景所指语音语言交流提供模仿、再现、生成的可能。拥有语音语言渊源的些许知识,可以从语言口头翻译到文字书写的艰难过程中,窥见语言转换的一般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学好语言的有益启迪。

  语言的运用是一门无尽的演进艺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语音语言文化底蕴,造就滋润我们这方儿女。作为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立于世界之林而自重自信。但是受“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封建统治思想深刻影响,曾几何时,中华传统文化仅仅垄断在少数官宦和有钱的权贵者中,广大底层劳动者没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更多处于愚昧和被压迫状态,这也是旧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的建立,广大劳动者成为新社会主人,普及文化,扫除文盲,成为共和国重点工作之一。男女老少,工人农民,积极走进扫盲班,速成读书识字,更多的人摘掉文盲的帽子,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潮中建功立业。

  改革开放伊始,科教兴国,教育领先,多方办学,造就人才,语言文化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语言作为思想外壳,有着不尽的内涵。一个词,一句话,一自然段,一个篇章,出自不同的背景,运用不同的结构。所言,所示,表层之下的内涵蕴意大相径庭,需要深刻熟悉掌握语言,做到清晰透彻地解读。只有领会语言的实质,才能方向明确,捷足先登,跟上客观事物发展的步伐。

  人们耳闻目睹国家及地方领导各种讲话、各类会议、各级文件;不同场合发言;走访基层,检查工作,年节慰问,都有各级各类媒体、领导秘书们、专家学者们,全程跟踪,呈现背景,昭告社会大众。这些现代语言语境解读的追随者们,自持独到的特有功力,犹如畅游于无垠的大海,举目奢望彼岸时隐时现的晨曦淡光。

  “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说明语言对流不均等,与受众差层错位。语言的语境是语言的根基,没有对语言语境根基的掌握,无论是语言的发出者,还是语言的受众,肯定存在和出现认识和理解差异,产生误解和矛盾,造成双方不愿意见到的后果。

  社会活动要谨记“人怕见面,树怕扒皮”。注重语言学习,修养语言艺术,运用善心敬语,习惯自然发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业工作要遵守制度规程,把握原则灵活,秉持公开透明,协调配合默契,语言语气平和。群体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育,应实现语言语境同一,相互理解默契配合。给人们创造读书学习交流的平台,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群体,为整体的文明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有效地促进群体和谐团结,和衷共济。

  同事朋友之间切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注重语言修辞,注重语言运用的语境,避免造成误解,尴尬不已伤感情。语言需要善良的人们多做入情入理的语境解读,消除不应有的猜疑隔阂,达到皆大欢喜之目的。俗话说:“好人一张嘴”或“祸从口中出”,要看人们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取决于人们心灵悟性的把握。语言的翻译是语境再创造过程,语言翻译的信达雅基础是对语境的正确解读。唯此,语言语境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创造出新的语言语境水平。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