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创新举措综合治理背街巷道速写
记者 杨军
引子
如果主次干道是城市的“脸面”,那么背街巷道就是城市的“里子”。治理背街巷道,为城市“洗里子”一直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也成为宝山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模式、推进民生建设、服务一方百姓的具体实践。
A
“现在修好了路面,再也不用怕下雨天了;有了路灯,晚上回家也安全多了。”如今,家住宝山区背街巷道的广大居民感觉生活幸福多了。
群众烦恼的消除,得益于宝山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一创两建”活动,得益于区委、区政府把综合治理背街小巷作为惠及民生的大实事,举全区之力一以贯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今年以来,宝山区以“一创两建”为引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在继续提升城区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市容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快速行动,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背街巷道整治工程,同时兼顾边角旮旯环境的改善,努力为辖区百姓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居住和出行环境。
在开展背街巷道综合治理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以“便民利民”为核心、以“务实创新”为理念、以“节俭实用”为原则、以“整洁有序”为标准、以“安全住行”为目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采取点面结合,细节入手,创新举措、科学实施、统筹推进等举措,打造出了背街巷道综合治理的宝山特色和亮点。
昨天的企盼,变成了今天的现实,小巷里飞出欢乐的歌。背街巷道,净化了、硬化了、亮化了、绿化了、美化了,不仅自己住着舒服,来个亲戚朋友都觉得光彩。一些居民自发地给区领导写感谢信,表达喜悦心情。
B
面对资金短缺、任务繁重的艰难局面,宝山区坚持“以小博大、因难见巧”的理念,采取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将资金花在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成效,起到了“一两搏千金”的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实现废物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物力财力。在背街巷路的硬化上,利用棚户区扒迁的弃砖头和大量堆积不用的煤矸石,改造修缮背街巷道242条(其中旧红砖路45条、煤矸石路60条、道板砖路15条、水泥路5条,局部修缮的路面117条),总面积270763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0%。全区亮化工程从主干道向背街巷道延伸,实施了千盏路灯照亮背街巷道工程。自己买料制作简易便民小路灯1000盏,节省资金70多万元。在照亮小街胡同的同时,也照亮了百姓的心田。同时,利用废砖砌筑200多座路边花坛,自行设计的便民封闭式垃圾箱和简易式保洁桶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美化了环境,成为小巷中的一抹美丽点缀。
坚持“因陋就简、修旧利废”,开展了“小改革、小创新、小发明、小建议”四小主题实践活动。为让背街巷道美丽起来,启动了全民种花养花行动,实行统一规划、点线面结合,单位组织,个人领养认养,共种植大小丽花10余万株。创新利用废旧轮胎自制景观和花盆花坛,废轮胎里开满鲜花,也“开”出了新意、“开”出了品位、“开”出了文化,成为宝山一道别致的靓丽新景观。目前,全区利用废旧轮胎制做各式花箱近800个,轮胎花架200余个,栽花3.8万余株,同时在主干道和背街巷道两侧,安置摆放各式轮胎造型500多个。“百变轮胎”,成为美丽宝山的一大特点、一个亮点、一张名片。
坚持“因势利导,服务民生”,创办了利民“灯光夜市”,出台惠民政策,全部免费经营,让住在背街巷道的居民创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实现了城市管理、就业创业、扶贫助困的“三赢”。
坚持“因人成事,合力攻坚”,积极借助外力作用激发内生动力。经过动员,驻区部门、友好单位和煤矿企业主动赞助90多万元用于背街巷道等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辖区各学校美术老师还发挥特长,每人认领培育一棵绿化造型树。
C
垃圾不落地,城乡更美丽。
为保证背街巷道综合治理效果和全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在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的同时,宝山区创新实施了“接力式上岗”行动,一举解决了互相攀比劳动难、个人外出打工难、环卫工人雇用难、低保家庭增收难、环境卫生保洁难等“五难”问题,达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省心、参与公益劳动者尽心、外出务工者称心、困难户增收可心、环境卫生舒心的良好效果。
在按照低保户接力式上岗模式,组建了1200人的每个矿一支保洁大军的同时,又组建了160多人的区机关青年干部队伍每周五开展一次义务劳动;组建了“八大员队伍”,200多名在社区食堂就餐的老年人主动担负起街区卫生绿化看护等工作;组建了“环保小卫士”队伍,辖区2000名多小学生把爱护环境的理念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组建了由1100多名双矿分流职工组成的3个国有公司专业队伍,负责老矿区物业、环境等老大难问题的协商解决。五支队伍的成立,确保了包括背街巷道在内的全区卫生环境的“长效久净”。
旧貌换新颜,百姓乐开怀。作为宝山区“一创两建”成果的具体体现,背街巷道环境的大改善,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激发起全区人民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奋发有为、文明向上的“精气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