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第一书记乔丽娜
东北网双鸭山7月14日讯(记者 程名)“开心农场”游戏自2009年开始,风靡一时,成为一款让人津津乐道的休闲小游戏,不经意间现实版“开心农场”已经走进城市人的生活,成为一种线下的实际体验。
去年11月,作为80后在城市长大的乔丽娜,来到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市住建局的一名机关干部,转换成从未涉猎农村基层干部,她心里充满着忐忑与责任。
去年11月,到村任职后,乔丽娜与村“两委”班子积极沟通,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大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党员思想。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入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民增强科技观念,同时一起商讨如何为村民做实事,如何引导村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
渐渐的,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看到了她的诚心,并反映了他们认为目前最难解决两件问题。一是村里的自来水过滤设备老化,水黄杂质多;二是村内的供电线路设施老化,经常出现断电、停电。听到这些问题后,乔丽娜就带领着村干部反复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最终解决了更换村内自来水过滤设备的资金问题,更新了供电线路,安装了新的变压器。这两件事的圆满解决,让她在村内打开了工作局面,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刚到村的第一天,乔丽娜被安顿在村书记家,当在村书记家吃第一顿饭时,发现他家米饭特别好吃,有嚼头、甜丝丝的。老书记向她介绍说,这是他自己家单种的两池子稻米,用的是稻花香种子,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和农药,稻子磨出的米,不仅口感好,营养还更丰富。在探讨是否可以扩大这样的水稻种植时,老书记说,这样的水稻种植成本高,和其它的水稻卖的价格一样,多种也不增收,种点只是自己家吃的。于是乔丽娜意识到,这个村有种植高品质水稻的基础,个别农户还有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的经验,这是一个优势。要想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这样的水稻种植应该是一个方向。
实行标准化种植,建设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很遥远,这需要前期有一定的投入,农民不认可。而且最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对接问题。由谁来买?又卖给谁?她把这些苦闷通过第一书记微信群交流,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那就是仿照前几年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做法,让大家在现实中有自己的稻田,建立起卖方和买方的直接对接。
带着这个想法,她又一次开始了走家串户实地调研,尽管群众都知道种绿色水稻是好事,但一旦触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引起诸多问题,她一家一户、一点一滴去沟通、去征求意见。经过和村“两委”、党员代表、种粮大户反复沟通、讲解、测算,开心农场“私家稻田”每块确定为200平方米,租赁价格为每年每块998元,预计可年产优质大米150斤左右。客户租赁后,由农场精选优质水稻品种,实行“鸭稻共作”种植技术,并安排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种植和管护。种植期间,会员可随时去自己的“稻田”查看水稻种植情况和生长情况,也可体验田间劳作,开心农场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水稻成熟后,由农场单收单储单加工,将营养健康的大米免费送至客户家,并赠送“稻田鸭”两只。
定制政策出来后,乔丽娜采取对内动员和对外宣传“两手抓”的方式,带着村干部到一些市直和中省直单位去发宣传单,同时利用网络在微信朋友圈上推动消息。同时经过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创业初期,采取以实验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的原则,今年拿出筹集来的10000平方米土地作为鸭稻共作示范田,现已全部售出。借着“私家稻田”项目宣传推广的东风,也带动了集东村散养的家禽、蛋类销售的异常火爆,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眼下,集东村正在抓紧推进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事宜,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学习专业技术,保证产品质量。还将通过开心农场项目的带动效应,注册该村大米商标,逐步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拉动全村的家禽认领、农家乐等乡村休闲娱乐项目,带动其它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彻底将集东村打造成为双鸭山的绿色名片,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