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川
连绵细雨,姿容曼妙,让孟夏之初的北国亦有着江南的清幽。小雨乍歇,眼前豁亮。蓝天白云千鸟竞翔,青山湿地梨花飘香,黑土畦田农机欢唱。走进宝清农业园,仿佛走进了梦幻多姿的田园诗画。黑土湿地熏染和滋养着宝清人,这池田园诗、山水画,以志为笔取气得其豪迈之韧,以技为墨取晕得其托举之奇。笔墨之妙,生发气韵,高境致美。
宝清农业园是黑龙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科研、示范、就业、培训、观光于一体,农作物新品种比较试验、农业新技术研发示范、农业新成果引进推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等,都在这31660亩的园区大舞台上展现着迷人的风姿。商庆梅等5位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和她们的技术团队,也在这1.1万平方千米的宝清沃土上尽展风采。
步入浸种催芽车间,贯目横卧着两排庞大的浸种箱,犹如尚未发射的太空仓,更是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温床。智能化种子恒温催芽控制系统,精准地对种子实施全覆盖自动喷淋保温供养;智能化现场管理系统,对催芽箱内温度和水位进行24小时自动监控;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虚拟现实的联动操控。想农民之所想,生产季尊民意分时段,多批次集中催芽400余吨,保障周边农场、村屯20余万亩水稻的种植需求。早些年,我曾有感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和二道河子农场,写过中国现代大农业的窗口《万亩大地号》。原以为这种技术已经普及而在规模上只是农垦才能有,真的out了,现代宝清竞风流。
走出催芽车间,温室大棚从眼前伸展至目不可及的远方。王忠杰主席告诉我,园区内整齐排列有单栋面积440平方米的智能化日光温室20栋和单栋600平方米的多功能钢骨架大棚200栋。欣然入室睁双眼,令我这久别农乡的边防老兵称奇咂舌。这里采用的是智能日光、供水微喷、全时温控、辅助补光系统,水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可自动将空气中的热量传导至土壤中,降室温又增地温。温室内培育生产的瓜蔬、花卉、食用菌长势诱人。花白果红的草莓、红黄白绿的彩椒、顶花带刺的黄瓜、彩绘脸谱的花菇、卧姿匍匐的香瓜、褐红花伞的灵芝、攀高俯瞰的红提,与无土栽培的常青藤、娇艳芬芳的花草辉映,人为巧制的迷乱了天成仙境,吸引着众多域外观光者游赏和附近的新人来此拍摄婚照留念。
农民的儿子、首任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做农业局长时,当时一连数日无雨,禾苗干枯,赤野千里,一片旱象,我心急如焚!真是天天盼着下雨……忽然有一夜晚,外面雷声阵阵,随后雨点敲打着窗户,我惊喜的跑向窗前,好啊,下雨了……我的双膝不由自主的软了下来,跪在了地上,猛然的磕起头来,心中默念着,多下一会吧,好让农民吃饱饭吧!”一个无神论者,一心为了农民农业和农村,情急之下跪叩长天,正是这“心雨”润田,才有这稻谷飘香;也正是藏粮于技,才摆脱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和命运。
农作物新品种比较实验区,有100多个新品良种进行比较试验,从中筛选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进行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和带动良种化,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园区还建有控制中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有害生物预警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和服务基地。
物华天宝水秀山清的宝清,拥有着双鸭山市一半的地域。这里是大粮仓,产品品质独特。一望无垠、充满生机的黑土地,是“中国红小豆”和“白瓜籽”生产之乡。全县总耕地面积717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205万亩,被欧盟等国际认证组织认证的有机食品面积达23万亩。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红小豆、白瓜、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绿特经济作物。“宝清红”红小豆、“宝清大白板”白瓜籽和“挠力河”毛葱、“龙头胖头鱼”、“宝清苹果”、“宝清大米”等一大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其独特的绿色品质享誉海内外。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独特的绿色品质,吸引了域外和境外企业集团来宝清投资兴业,中国水稻研究所也首选宝清县进行东北寒地新品种试验并在此建立研究中心。
宝清有大湿地,生态环境优越。这里风景如画,有独具特色的黑土湿地旅游资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孕育了星河浴日、梨花飞雪、鞍山远眺、双柳闻莺、龙首连云、孤山远照、金山晚钟、地河蜃楼等八大景观。在这里既可领略到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荒原始风貌,又可欣赏到今时水域湖光、遗址古韵的优美人文景观。七星河、雁窝岛、长林岛国家级湿地和东升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32平方千米,候鸟云集,鱼翔浅底,苇蒲摇曳,荷花绽放。群山环绕的龙湖森林公园,烟波浩淼。梨树沟森林公园峰峦叠嶂,清幽雅静。北斗七星祭坛与挹娄王城遥望,古韵幽深而神秘。珍宝岛烈士陵园松柏参天,凭吊英烈,更使人信心倍增、激情满怀。
“一个宝清县,半个北大荒”是宝清人豪迈的心声;“以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宝清人坚定的心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们瞄向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健全适应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科学技术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提升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回望宝清县城,宛如一粒精美的银扣,缀在三江腹地青翠的广袤旷野,熠熠闪耀着光芒。宝清的山水田园,满目青翠,这是物生之色,如水般清雅。这山水田园间,青翠是永恒流动的生命。
宝清青翠皆入眼,宝清清韵皆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