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网页 > 尖山区 > 尖山区新闻 正文
一个“微信号” 架起“爱心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4-15 10:00:16

  东北网双鸭山4月15日讯(记者 王司东)一个“微信号”,架起一条“爱心桥”。尖山区通过创新建立“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不仅为辖区困难人群搭建起求助平台,而且还为开展好精准扶贫解困工作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以此为牵动,他们积极引导、鼓励、发挥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开展“贴心牵手救急难”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

  目前,该活动已起到了连锁反应。据悉,年初至今,全区仅为贫困户、低保户、优抚户、老党员、空巢老人、贫困儿童、大病救助人捐献衣物就达1500余件,购买水果、日用品、米面油等折合10万多元。与此同时,根据需求,还为特殊受助者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等非物质援助服务。

  进入到尖山区“贴心牵手解急难”志愿服务微信群的爱心志愿者和困难群众,能及时了解服务平台的现况,对于困难群众需求可通过提供的电话平台予以交流,使其尽快得到帮助。广大爱心志愿者也可通过平台将自己的爱心捐助物资送到指定的爱心服务站,专人电脑登记,分门别类放置,建立专门台账。

  做好事献爱心,排民忧解民难。据悉,为进一步妥善解决城乡群众因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尖山区通过各界爱心志愿人士诚心相助,建立衔接紧密、联动高效、便捷顺畅、保障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人情温暖,进而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贴心牵手解急难”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对低收入群体及其他居民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群体,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凡是持有尖山区户口或者是居住的常住人口,均属于解急难的救助对象,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城乡低收入家庭;因家庭和人员陷入紧急、危难的困境,依靠自身能力不能脱离困境的城乡其他居民以及持有当地居住证,或在当地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员,以及政府确定的其他困难家庭和人员等。"

  “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只是尖山区创新精准扶贫解困模式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延伸,建立了“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解急难”服务窗口,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建立了“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解急难”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因突发性、临时性问题造成的基本生活困难;建立了“透明运转、公平实施”的“解急难”操作规程,实现“阳光救助”。

  八马路街道办事处低保户马静爱人有病,孩子上大学,家境贫困,通过微信平台获知她家情况后,区文明办协调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些生活用品等帮助,为她家解了急难。

  福园社区居民杨淑媛单独生活,身体不好,社区在微信平台上帮助反映情况,很快她领取了所需的衣物,得到救助后心情十分感动……

  市人文关怀志愿者协会会长、家庭教育指导师曹艳萍过去就一直通过微信、QQ和讲课等渠道为留守儿童、家庭妇女、困难人士等特殊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听说区里建立了爱心公众微信号,她第一个加入进来,并送来了捐助的物品。她说,尖山区通过公众微信开设爱心平台,为和自己一样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快捷“绿色通道”。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