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网页 > 岭东区 > 岭东新闻 正文
岭上筑起项目群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4-11 09:13:55

  东北网双鸭山4月11日讯(记者 杨军 王司东)3月18日上午,在位于岭东深山里的航天长源矿泉水厂房内,记者看到四五十位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安装生产线设备,焊花飞溅的现场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据负责此项工程的廊坊百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工艺总监袁代聪介绍,生产线共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上部分是每小时24000瓶的小瓶生产线;地下部分是每小时3000瓶五升大瓶生产线。自2月22日设备安装以来,在施工人员的努力下,这里是一天一个新模样,预计两个月就可完成调试试生产。

  这是岭东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全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既为我们转型发展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干事创业增添了新动力。我们要求全区上下要化热情为力量,抢抓发展新机遇,适应发展新常态,开创发展新局面。”采访中,区委书记张志福的讲话铿锵有力。

  在企业,记者遇到了区项目推进组的7位成员在进行现场办公。副组长、区发改局副局长李春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证项目快速推进,3月16日区政府召开办公会,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组,组长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包括长胜乡政府和区林业站、区环保局、区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岭东分局等成员单位在17日进驻长源矿泉水,开始紧锣密鼓地协调企业筹划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帮助准备各种申办材料及办理相关证照。

  在长源矿泉水厂区办公室墙上的一个项目具体进展情况图版引起记者注意。根据图版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3月中旬的项目推进工作重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等来企业现场办公,市场监管局岭东分局负责人等现场协调办公;正在办理控详规划,已向区政府汇报;国土在进行前期沟通与筹备;环保正在为企业筹备环评报告相关材料;人才正在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

  项目工程之所以进展顺利,与岭东区委区政府及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服务是分不开的。长源矿泉水公司办公室主任勾海云如是认为。

  与其他地区相比,底子薄、工业基础差的岭东略显“小家碧玉”。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深知,要想转型发展、百姓富裕,必须靠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产生活力和动力。于是,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成为岭东绿色崛起的动力之一。

  说起容易做起难。放眼望去,各地都在高举招商上项目的大旗,如果不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不拿出高人一筹的谋略,实难分得一羹。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采取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等方式,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去年以来组织到北京、浙江等地招商活动10余次,全年共招商引资新建续建项目16项,总投资29.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0亿元。

  数字,让我们感受到岭东区招商引资的艰辛和努力,更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项目带来的滚滚热浪。

  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合同履约、资金到位、项目开工、竣工投产,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去年投资5000万以上产业项目开复工8个,总投资11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

  长源矿泉水、对俄肉制品加工基地、青山花菇生产基地、鑫沙钒渣综合利用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钒尾渣无害化处理利用、天盛商混等4个项目实现建成投产。天盛建材、盈运物流、双乐肉制品等11家企业入驻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亿元。项目带动三产活力逐步增强,完成增加值2亿元。一批新兴项目的生成落地,将从根本上增强全区经济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围绕市委打造“四大产业区”的战略布局,坚持“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坚持“集聚创新要素,加快转型发展”和“打开大通道、念好山水经”的发展举措,今年岭东区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绿色快速崛起,助力全市转型发展。

  “十三五时期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这样广泛而深刻且不断变化的大格局,我们必须从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立意出发,树立全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不断培育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增大经济总量,促进转型升级,科学把握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不遗余力地追求快发展,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对于产业项目发展,张志福有着自己的至深理解和准确把握。

  引进大项目,建设大产业。岭东区为自己规划的蓝图是,到2020年,“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工建设的产业项目确保全部投达产;“十三五”期间新上项目要达到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不低于4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求达到100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达到20亿元以上;第二产业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0%左右。

  对岭东区而言,要让目标不走空,就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和集约绿色发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抓住牵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岭东区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工作理念,把重心和基点放在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在新常态下生命力旺盛的大项目建设上。

  但,岭东区决不追求简单的“成绩单”。正如区长王炳红介绍的那样,立足于自然生态优势,实现工业集聚园区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GDP增长同步递进。

  今年,岭东区将着力打造冶金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木业产业园区、生物科技园区(食品及药品加工园)等五个产业项目集群,以此为支撑,建设工业强区,实现快速崛起。

  着力抓好矿泉水水资源保护,确保长源矿泉水一期30万吨项目于年内实现投产。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2亿元,实现税金1.2亿元。同时,着手开发北泉项目,到2018年形成年产70万吨矿泉水和弱碱水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着力抓好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复合金项目建设,由矿采、冶炼、丝绵初级加工向提纯、复合、精深加工转化,逐步形成以玄武岩综合开发与复合材料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目前,基地选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采矿能力1.2万吨,到“十三五”末年销售收入达到9亿元,成为极具实力的新材料企业。

  着力开发建设石墨产业,实现石墨产品向耐火材料、导电材料、耐磨和润滑材料、耐蚀材料等产业方向发展,使之逐步成为高科技产业项目集群。石墨开采项目将于5月底前确立投资主体,年底前完成选矿选址、工艺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一期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微细粉石墨5万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3.3亿元,税金7700万元。

  全力建设总投资50亿元占地4.2平方公里的木业产业园区。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对俄贸易战略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园区与同江、饶河等国家一类口岸的合作,建成一个集木材储运集散、木糠加工、木艺设计制造、木制品加工、高端家具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木材加工园区。今年重点完成园区内的三通一平,并确保三门恒泰、东阳木业、欧派家具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入驻。到2020年,入驻规模以上木业企业25家以上。

  全力推动以肉食品加工、花菇、灵芝木耳等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灵芝孢子粉保健品开发为主导的生物产业园区(食药园区)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产业优势。全力推进花菇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明年以花菇为主导的食用菌总量达到1500万棒,实现种植产值1.85亿元,并用3~5年时间扩大产能、体系配套,将岭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花菇之乡”。花菇食品、灵芝孢子粉保健品加工项目的选址及项目预可研已完成。肉食品加工能力由原来的生猪10万头扩容到50万头。力争年内引进食用菌调味品、休闲食品、即食产品等企业3~5户。积极引进日本技术支撑的纳豆生产加工企业。

  全力打造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园,组建“互联网+”创业平台、食用菌科研所、生物科技产品研发平台,为全区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助力提档,赢得先机。

  “实现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必须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王炳红认为,确保“十三五”期间新上项目50个以上,其中产业项目占8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百亿元,这是关键之关键。

  为此,今年岭东区千方百计地下好先手棋,主动走出去,想办法将人才、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引进来。坚持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园区招商、专业招商的策略,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年内全区力争储备项目1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5亿元。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