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网页 > 尖山区 > 尖山区新闻 正文
一个“微信号”架起一座“爱心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3-22 08:12:25

——尖山区创新开展“贴心牵手救急难”志愿服务活动

  东北网双鸭山3月22日讯(记者 杨军 王司东)八马路街道办事处低保户马静爱人有病,孩子上大学,家境贫困,通过微信平台获知她家情况后,区文明办协调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些生活用品等帮助,为她家解了急难。

  福园社区居民杨淑媛单独生活,身体不好,社区在微信平台上帮助反映情况,很快她领取了所需的衣物,得到救助后心情十分感动……

  一个“微信号”,架起一条“爱心桥”。

  尖山区通过创新建立“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不仅为辖区困难人群搭建起求助平台,而且还为开展好精准扶贫解困工作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以此为牵动,他们积极引导、鼓励、发挥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开展“贴心牵手救急难”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

  市人文关怀志愿者协会会长、家庭教育指导师曹艳萍过去就一直通过微信、QQ和讲课等渠道为留守儿童、家庭妇女、困难人士等特殊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听说区里建立了爱心公众微信号,她第一个加入进来,并送来了捐助的物品。她说,尖山区通过公众微信开设爱心平台,为和自己一样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快捷“绿色通道”。

  据悉,年初至今,全区仅为贫困户、低保户、优抚户、老党员、空巢老人、贫困儿童、大病救助人捐献衣物就达1500余件,购买水果、日用品、米面油等折合10万多元。与此同时,根据需求,还为特殊受助者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等非物质援助服务。

  “我们把新建立的一个‘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的二维码,在新闻媒体及辖区内醒目位置张贴公布,使广大爱心人士和困难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扫取二维码方式添加微信,形成供需互动。”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炳义表示,进入到尖山区“贴心牵手解急难”志愿服务微信群的爱心志愿者和困难群众,能及时了解服务平台的现况(善人善举、捐助信息、热点事件),对于困难群众需求可通过提供的电话平台予以交流,使其尽快得到帮助。广大爱心志愿者也可通过平台将自己的爱心捐助物资送到指定的爱心服务站,专人电脑登记,分门别类放置,建立专门台账。

  做好事献爱心,排民忧解民难。据悉,为进一步妥善解决城乡群众因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尖山区通过各界爱心志愿人士诚心相助,建立衔接紧密、联动高效、便捷顺畅、保障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人情温暖,进而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近期开展的‘贴心牵手解急难’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对低收入群体及其他居民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群体,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机制。”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朱春艳详细向记者介绍了救助范围和救助事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凡是持有尖山区户口或者是居住的常住人口,均属于解急难的救助对象,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城乡低收入家庭;因家庭和人员陷入紧急、危难的困境,依靠自身能力不能脱离困境的城乡其他居民以及持有当地居住证,或在当地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员,以及政府确定的其他困难家庭和人员等。”

  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只是尖山区创新精准扶贫解困模式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延伸,建立了“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解急难”服务窗口,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建立了“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解急难”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因突发性、临时性问题造成的基本生活困难;建立了“透明运转、公平实施”的“解急难”操作规程,实现“阳光救助”。

  一门受理,快捷服务。依托尖山区民生服务大厅设立“贴心牵手解急难”服务窗口,开通社会救助热线,统一受理本辖区居民的“解急难”申请。居民可以直接申请急难事项救助,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为其申请。“解急难”坚持基层优先救助原则,即优先由社区中心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实施救助,力求救助需求发现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

  积极发现,主动报告。着眼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建立起人员参与广、覆盖面大、渠道畅通、反应快速的急难对象发现报告救助信息网络。同时,快速响应,及时救助;信息透明,准确反馈;协同办理,合力推进。

  利用“贴心牵手救急难”公众微信号为牵引,搭建好社会组织救助项目、公民个人救助意愿与急难对象救助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一案一策的特点,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形成“救急难”合力,取得“救急难”实效。

  新闻链接

  去年以来,尖山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以扶贫解困为牵动,努力办好顺民心的实事、得民心的好事、暖民心的难事,让百姓共同共享尖山区发展的成果。

  实施保障工程。为城镇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等民生保障工作匹配资金达531万元,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共发放社保补贴758万元4080人;发放城镇居民住院报销款161万元1096人次;发放新农合住院报销款672万元867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救灾款192万元96人次;发放低保金2798万元8414人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实施帮扶工程。举办家政、电脑等技能培训18期1587人,城镇新增就业4364人,失业再就业2830人;安置廉租住房130户;追回拖欠工资13.4万元;为76名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为248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资金50余万元。

  实施服务工程。投资1200万元改建了尖山区养老护理楼;福泽康年养护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采风源等民办养老院改造升级;农村“三无”老人实现集中养老,养老环境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投资1000多万元,新装修了第三幼儿园、铺设了3处学校塑胶场地、修建1处操场2300平方米,为6所学校购置桌椅2000套,安装护眼灯282盏,对13所小学校(园)墙体、围栏进行翻新改造。投资130万元购置了两个社区办公用房,新争取了3处社区办公用房,新建了两个千米示范社区,打造了儿童之家两个、日间照料室8个。全区综合服务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实施安居工程。完成北秀小尖山一期554户征拆任务,安置居民933户。加快推进窑地2400户和小尖山二期1008户采煤沉陷棚户区居民征迁安置工作。开展光明、方圆等5个社区12291户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入户调查,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