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网页 > 尖山区 > 尖山区新闻 正文
“朝鲜屯”的“领头羊”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3-18 08:49:52

——记尖山区安邦乡原鲜村党支部书记林成学

  东北网双鸭山3月18日讯(记者 王司东 杨军)每年的收获季节,尖山区安邦乡原鲜村的景色都是最美的,金色的阳光折射在农家院落的粮墩子上格外耀眼。盘点着一年的收成,家家户户满是喜悦和幸福。

  走进原鲜村,家家院落整洁,户户窗明几净,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富裕、洁净、文明、和谐的村庄。

  这个不大的小村屯,创造了一连串的让人称赞的荣耀光环。老百姓都说,这些成绩的背后,不知融进了我们好支书林成学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原鲜村是个以朝鲜族群众居住为主的村。林成学在2002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3年。

  从上任的那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誓言:不仅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尽快把群众带上一条致富路。

  为此,他始终坚持“朝汉民族一家亲”的宗旨,致力于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发展村集体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一步步实现着“强村梦”。

  带领群众一块富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这是林成学多年信奉的一句格言。靠这一信念,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干劲,彻底改变了村民人心涣散,百姓生活入不敷出的被动局面。

  刚上任时,原鲜村负债8000多元,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工作,村里没有像样的村路,没有文化娱乐活动。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林成学,他向村民保证,一定要改变现状,让大家过上舒服的日子。

  林成学分析着村里的优劣势:论“天时”,有党的富民好政策,论“地利”,土地肥沃条件好。现在之所以事业不兴,缺少的就是“人和”。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聚拢人心,林成学一下找到了事业成功的着眼点。

  为了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他带领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了解村民实际需求,疏理出一批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逐一进行解决。

  经过走访,村委会决定发挥自身优势,联系韩国亲友,组团外出务工。目前,全村有30多位村民到韩国打工谋生。

  林成学常说,当书记的不能只顾抓党务,而不顾农业生产。几年来,他和村委会主任密切配合,把村里群众引上了科学致富的康庄大路。

  为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他和村干部先后到外地学习农业新技术。回来后及时传经送宝,并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收看专题片和科技电视讲座,学习掌握农业新技术,使村民收益匪浅。

  如今,村里的农业结构调整已趋合理化,全村1027亩亩土地,水田和经济作物面积分别调整为511亩和110亩,还发展温室100亩、林地306亩。

  2015年,全村总收入165万元,人均收入15174元。村集体积累资金达到651万元。

  送给群众一片情

  “百姓身上无小事,有困难我们就要全力帮助解决;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干部还给谁当官”。林成学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当上支部书记后,林成学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一边带领全村调整产业结构、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脱贫致富,一边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多年来,林成学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找他办事、解决困难的群众,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对待他们一律一视同仁,笑脸迎送,耐心解答,从来都没烦过。

  林成学的帮扶对象是两名朝鲜族孤寡老人和1户贫困户,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工作多忙,他们始终被林成学牵挂着,一有机会就挨户走访,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决。

  每当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生活用品去探望,从未间断过。孤寡老人都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有个好儿子,他就是我们的村支书——林成学!”

  原鲜村长期开展“一帮一”送温暖活动,对五保户、伤残军人、困难户等弱势群体进行经常性的慰问,让他们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做为一名干部是只为个人利益着想,还是心中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做官是“廉”还是“贪”。

  林成学常对身边的村干部说,咱们既然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什么私心,那么就应该把“三公开”,“两监督”工作办实,大事小情都让群众知道。

  村里青壮年多数赴韩国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朝鲜族老人和孩子,没有劳动力、语言沟通有障碍,生活中水电等基础硬件不完善,经常出现故障,停水、停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委会设专人管理村民的用电和用水,定期进行水电检查,保证了用电用水安全。

  在他的张罗下,村里266名村民交上合作医疗保险金,实现了100%参保率;为生活困难的村民办理了低保,使他们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为所有适龄老人交纳了新型养老保险,免去老年人后顾之忧。

  谈起林成学这些年到底给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大概谁也说不清楚。可全村人随便一张口就能说出一大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这些事虽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小的不能再小,但却让群众心里始终热乎乎的,因为他们从心底里真正感受到了林成学是个与他们心贴心的好“父母官”。

  当官正不正,百姓心中有杆称。林成学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父老乡亲从心里热爱他、拥戴他。

  还给群众一个美

  经济收入改善了,但又一“愁事儿”摆在了面前,村里卫生还落后一大截子。

  为此,林成学创新思路,狠抓环境建设。垃圾实行定点定时清扫,村内街道设专人管理,每天进行清扫和清理,保证了街道清洁。路面两侧栽种了花草树木,村容村貌得到美化净化,为村民营造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林成学心中还有一个愿望,想让原鲜村盖起整齐漂亮的朝鲜族小庭院,宽敞洁净的水泥硬化道路,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

  他带领村民代表来到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村进行了参观,又到延边大学请求帮助设计,到乡里、区里、市里跑规划申请,筹措资金,决定利用废弃的村办公室原地址计划新建一处融办公场所和为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室、社区阅览室,老年活动室为一体的2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办公楼。

  作为朝鲜族村带头人,林成学从小就有个愿望,那就是发扬和继承好原鲜村的朝鲜族民俗文化。自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后,这个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为了将民族文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林成学在村里搞起了特色民族运动会、歌唱会,利用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思想和民族政策。还在村里举办多种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书记这两个字决定了它的职责就是抓思想政治工作。林成学无论做啥事,都没有忘记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

  为了规范村的行为,林成学身体力行,带头做到的“五知”、“五会”、“五好”、“两提供”、“一包”。

  即:知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知村里基本情况,知村里的优势,知各户经济现状,知群众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会用政策解决问题,会用理论武装群众头脑,会给群众出致富点子,会独立开展工作,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把上级党委政策精神贯彻好,把群众的难事解决好,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农业生产技术传授好,把思想工作做好。

  向农民提供生产致富信息,领导干部包到户包到人头。

  林成学就是从一点一滴,一件一件小事上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对群众倾情爱护。因此,在村里他有着极高的威信,他说的话,老百姓愿意听;他动员的事,老百姓愿意干。原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从不费劲。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林成学用行动,不仅赢得了民心,而且使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优美、风气好转、秩序井然、社会和谐、生活美好,原鲜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水平在林成学的带领下正与日俱增、飞跃提升。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