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纪实
东北网双鸭山2月24日讯(朱春艳 赵丹丹 记者 王司东 杨军)公共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城乡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惠民成果日渐凸显……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尖山区把创建文明城区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品味、改善民生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把抓文明城区创建与抓经济发展摆到同等重要位置加以推进,全民发动,攻坚克难,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一创两建”以及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A
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作为“民心工程”,不定期的在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一级负责,三级挂钩,五定到位”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运作有序的良好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增强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保证了文明城区建设健康高效地运行。
通过实施“三个一”,进一步强化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三个一”即:坚定一个决心。区委将创建工作确定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周密部署,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人民全力以赴争创的信心和决心。
定好一个“盘子”。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借鉴外省市创建文明城区经验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建立一个机制。区里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组,同时细化责任目标,加快推进落实。
B
尖山区立足区情,把文明城区、卫生城区、平安城区统筹安排,全面抓好落实。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去年5月,区委召开了包括驻区100家单位领导参加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动员大会,号召全区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印发了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并签订了责任状,从思想上进一步凝聚了争创的强大共识。今年3月召开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区推进会,会议共有涉及机关、教育、乡村、社区、驻区企事业等60多家单位参加,参与人员多、涵盖范围广,为争创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队伍,落实责任。从创建工作的实际出发,区委抽调精兵强将调整充实了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加快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在全区32个社区全部设立了警务室,从社会上招聘60多名社区治安员,组建了由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低保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巡逻队,形成了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治安防范体系。
强化监督,加强检查。实行了“三挂钩、一否决”制度,坚持了“四个一次”的长效机制。各相关部门每月汇报一次创建工作情况、文明委每月听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区纪检及督办部门每月下去检查督办一次、综合协调部门每月将情况通报一次,从而确保了创建工作的紧张有序进行。
C
针对创建标准,尖山区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重要环节,以实际行动全面争创省级文明城区。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区委中心组、尖山讲坛、煤海红帆、基层党课“四级学习”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道德讲堂标准化建设,采用座谈交流、报告会和典型宣传等方式,利用举办“龙江好人”主题宣讲、道德讲堂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形式,在全区宣传推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凡人善举引领社会风尚,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打造全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品牌。两年来,共组织中心组学习28次,举办尖山讲坛12次,开展基层党课500余次,召开各类交流座谈会30多场次,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8场,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演讲12场,为争创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努力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始终把城市的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城市发展突破口,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形象。从清脏治乱、修整巷路、绿化美化三方面规定了任务、标准、时限。自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全市绿化精品“森林公园”;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购买清雪滚刷车等设备10余台,清理路段10万延长米;投资440万元,修建了4条1623延长米的硬质水泥路;投资500多万元,修建村内人行道3500延长米,改造自来水管网2500延长米,扩建休闲广场1200平方米,栽种树木2.5万棵,绿化面积300亩,打造绿化重点村5个,村屯绿化覆盖率100%,城乡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志愿者到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家里开展打扫卫生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植绿护绿及清冰雪活动。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进课堂、爱心助学活动及“美德阳光少年”评选活动。举全区之力募集爱心教育资金4200多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同时,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成立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读书教育等8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光明小学的成功教育、师范附小的赏识教育、逸夫小学的“争星创章”等典型经验分别在全市交流推广。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营造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获的人文环境。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关注民生、解决民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关注弱势群体入手,实施“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共有9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党员“户对户”帮扶队子,并通过帮资金、帮技术、帮项目,使贫困居民全部脱贫。先后举办26期下岗职工再就业适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9500多人次,通过岗位开发、劳务输出、开办社区第三产业等有效形式,使5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先后举办了十五届“爱心助学”活动,发放爱心助学资金550余万元,使210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求学梦,爱心助学活动已成为尖山的“民心工程”、“品牌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建设了一站式民生服务大厅,将民政、医保、就业等11个窗口单位进行整合,极大地方便了百姓,赢得了辖区百姓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