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正文
我用音乐净化灵魂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2-16 08:13:40

邹德印

  我对音乐依赖的程度绝不亚于读书和写作。读书使我深刻,写作使我崇高,而音乐却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

  喜欢音乐是从流行歌曲开始的。80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两股强劲的音乐潮流同时冲击着禁锢封闭已久的中国乐坛:一股是以邓丽君代表的香港流行音乐,犹如春风野火般弥漫了整个神州大地,她的《甜蜜蜜》、《我只在乎你》、《有谁知我此时情》等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火爆的“邓丽君热”;另一股是以刘文正为代表的台湾校园歌曲,一夜之间席卷了大江南北,《童年》、《兰花草》、《外婆的澎湖湾》等一大批校园歌曲为中国流行乐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流行音乐。

  1981年,我刚刚参加工作,每月的工资是38.61元,除了每月交给家里20元外,剩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和磁带了。买书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买磁带的习惯却随着录音机的淘汰而终止了。前两天,妻子在清理房间的时候,从杂物柜里拽出两个鼓鼓的旅行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歌曲磁带,我数了数,竟有137盒,有一多半是当时流行歌手的专辑,如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凤飞飞的《我是一片云》、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常宽的《走向生活》、张行的《迟到》、张蝶的《冰与火》、张蔷的《害羞的女孩》等等,还有一小部分是组歌合集,如《一无所有》、《站台》、《大约在冬季》等。妻子说,录音机没有了,留着这些磁带有啥用,不如都扔了,腾出地方存放其他物品。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说,这是我的青春记忆,怎么舍得扔掉。等过两天,我再买一个录音机重新听一遍。妻子这才极不情愿地把包裹放回原来的位置。

  两天后,我果真从网上买了一台录音机,专门用来听这些磁带。当录音机响起这些熟悉的老歌时,我仿佛回到了30年前,看见那个饿着肚子的青年,用节省和积攒下来的一顿顿早餐钱,在一个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一次次走进音像店,买回一盒盒心仪已久的歌曲磁带,然后一个人躲在家里,静静地听自己喜欢的歌,任思绪随歌曲起起浮浮,青春在狭小的空间里飞扬激荡。

  如果说流行歌曲是一杯红酒可以提神助兴,那么钢琴曲则是一剂良药可以止痛疗伤。因此,我爱上了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钢琴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但是,在失落、压抑和痛苦时,听的最多的还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他的《秋日私语》、《爱的纪念》、《献给爱丽丝》、《蓝色狂想曲》都是我最爱的曲目。每当劳累疲乏、情绪低落或悲观厌世时,我会打开音响,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CD专辑放进蓝光播放机,然后让潮水般的音乐肆意流淌在房间的每个角落,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久久地站在窗前,静看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烦躁孤寂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像没有涟漪、没有波澜的一泓湖水,轻盈而恬静,温柔而安详。有时我还会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享受音乐的抚慰和洗礼。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感觉烦恼逐渐消失,痛苦一点一点融化,神经在慢慢放松,身体轻的像一片羽毛随风飘起,灵魂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时,太阳透过薄薄的云层,把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风变暖了,草变绿了,鸟儿啁啾,鲜花盛开,吐露着沁人的芬芳,一丝暖流悄悄涌遍全身,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温暖很幸福。当我从音乐中醒来,我发现我竟然哭了,眼角流了好多的泪水,所有的压抑、脆弱、委屈都在这一刻得以释放,身体轻松而愉悦、心灵清澈而通透,好像脱胎换骨重生了一次。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当我深陷痛苦不能自拔,当我伤痕累累难以治愈,当我面临困惑无助无奈时,是音乐拯救了我,温暖了我,抚慰了我,使我在精神上得以解脱并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乐观、理性和沉静。

  现在,我对音乐已不仅仅是依赖和迷恋,甚至已经到了疯狂的发烧程度。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以满足越来越挑剔的耳朵,我花一万多元,购买了先锋7.1声道功放机,索尼蓝光播放机和一套落地式组合音箱,组建了一套即可听歌又可看电影的HIFI影院。随着设备的升级换代,我对CD唱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购买便宜的盗版CD,而是更加注重唱片的音质,买回的都是高品质、高保真的唱片。每每打开音响,听见音响发出的纯粹、干净、通透的歌声,就像走在梦幻的世界里,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也许,只有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神秘和吸引力。

  莎士比亚说:世界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

  海顿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琴旁边的时候,我对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黑格尔说: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它直接为自己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得到满足。

  这些名人们谈音乐之所以谈的深刻而透彻,我想那一定是他们在音乐的美妙世界里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在体验了生命与音乐的共鸣后,发自肺腑地说出的真实感受。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