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正文
明信片的记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1-12 08:47:05

贾晓辉

  元旦刚过,春节的气氛就在周围的空气里逐渐浸染。今日偶尔上街,满街都仿佛沾染了喜庆。各店家在店门做足了招揽行人眼球的文章,尤其,踏进商场的门,更是满目琳琅,诱惑着你不由自主地挑选上一些,恍然在梦里,醒来已是手中怀里抱不住的一大堆。

  许多的柜台上,用精致的小筐散装着各式各样的贺卡,富贵华丽的烫金,清新素雅的小插花,可爱的小雪屋,俏皮的小女生,墨色秀挺的山水小品,说不出的漂亮精美。走到一个摊位前站定,旁边有几个女孩,不过十一二岁的模样,大概是一齐来的,边挑选边叽叽喳喳的商讨一下哪张更好看,哪张送给老师,哪张送给比较要好的朋友,哪张送给谁谁谁。我的手也在其中翻拣着,耳朵却在听着孩子们的商讨,在她们稚嫩的语言里,我感觉是藏着春秋岁月的心有灵犀。

  我年轻时候的贺卡不叫贺卡,而叫明信片或贺年片,很简单的制作,只是一张有着正反两面的光洁的硬纸片,正面画着一些风景名胜或是那时的电影明星。背面,半边是邮寄所填选项栏,另半边的空白是拿来写上一些简单的祝福寄语,一般是逢了同学、朋友的生日或者节日,一笔一画地写上不染尘埃的祝福,贴上8分钱的邮票,小心地投进绿色的邮筒,还要在邮筒边痴痴念念地站上一小会,好像是在怀疑是否真的从这里就能到达心上所想的地方。好在,几天后,祝福便飞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中。那时,即便是同班同学,也要贴上邮票让明信片在空中转悠一回,通过邮递员的手送到他(她)手中,仿佛,明信片也因为这次远游珍贵起来。偷眼看他(她)读着上面的祝福,甜甜一笑的满足,足以让快乐升值,变得悠远绵长。然后,说不定哪一天,他(她)回过来的明信片和祝福也如此般地飞到你的手中,心照不宣的回味悠长让彼此间的情谊蕴染了一层朦胧美妙的暖雾。

  现在的贺卡比那时的明信片要精美千万倍。早已不是正反两面的简单,而是好几层,各层有各层的玄妙,外面一层,最是精美,珠光宝气的英文祝福字,或艳丽或清媚,风姿卓越,里面几层和封底都是素雅淡花或者是艳丽星辉的装饰,还有香风美乐的陪同。从透明的塑料包装里抽出一张来,香味袅袅,扑鼻而入,轻轻打开,祝福的音乐快乐地奏响。宽敞的留白处亦是清浅印花的衬托,即使你不能写上一笔好字,也能烘托出笔意的妩媚。然而如今的贺卡虽有如许的风姿,却早已褪出了成人间“礼”的舞台,“礼”于当今,已变得更物质和世俗,甚至还有一些暗藏的不能示人。甚至连中学生对贺卡都开始不屑一顾,更多的只是小学生之间传情达意最好的媒介。一买一大堆,更简便了邮寄的烦琐,直接递到老师和同学的手中,你给我一张,我还你一张,好似贺卡传递与交换的游戏。中间缺少的,正是贺卡真实内涵的美丽。

  我一直珍藏着一张明信片。是读书时一位儿时的朋友给我的。那时,我们年少别后好几年没有彼此的消息,一天,学校收发室的老郭忽然说有我的一张明信片,拿到手,看了一眼地址,竟然是很遥远的地方,很是诧异,因为在这个遥远的地方我并无任何亲属和熟识之友,看到最后的签名才知道是儿时的他。毕业考到遥远的地方读书,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我的地址,寄来一张明信片,很简单的问候,只为探个虚实。我很快的回了信,从此书信往来很多年。如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娇妻爱子的温馨里,我们的友情由那张颜色已旧的明信片延续至今。

  无端的想到现在发达而迅捷的交往方式,最初的古朴已消隐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毫无温情可言的电脑和手机屏幕的干涩。那种朴实无华的信笺渐成古董文物。

  前些天读了一篇关于明信片的小文,生生地羡慕起那些不能再有的岁月里手写的墨香和鱼雁往返中的心心相念。当越来越多的精致和繁华将简单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明信片里的简单问候和平淡的字迹,那一缕千山万水挂牵的婉约情怀,还有静夜窗口流淌进来的月色的丽影和寒山的风华……

  我虽没能尽品老明信片的那份怡情风雅,却也在岁月的雨滴残荷中,任自己的思绪飘扬,把那份陶然情怀拉得更加悠长,悠长……

  喜欢一个人静然地回味过去的事,喜欢独自守着这一份恬淡与悠然。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