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正文
读书的乐趣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11-24 08:03:01

梁照光

  工作之余,我既不喜好涉猎麻将、扑克等娱乐项目,亦对所谓的酒局、饭局等不甚感兴趣,唯有对读书是一往情深,这也许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吧。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有过很精辟的概述,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就连世界文学的巨匠高尔基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概括起来,我对读书的感受其实无外乎有三点,其一是消遣,在闲暇时刻,拿过一本书来,看上几页,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放松;其二是娱乐,一段时间对于大千世界发生的各种奇闻异事都要通过看书来了解其前因后果,以备将来和朋友侃大山时能信口拈来;其三则是为了长知识,说白了就是通过读书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能有一个新的提高,不至于总是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上大学的水准上,被时代淘汰。

  书读多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与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眼光,我十分感触毛主席诗词中说过的那句话,叫做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就是说你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家里,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做,一天也能随着地球的自转走了八万里的路程。试想,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在当今互联网和云计算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更习惯于坐在办公桌前通过网络来搜寻自己想看的东西,或者是通过手机上的微信来了解世界上瞬息万变的大事。电子图书也应运而生,一时间,不论是在大城市的地铁上还是各个公共场所,通过平板电脑或者大屏手机浏览网页的受众比比皆是,亦或是形成了一种风潮。但在我的作息时间表上却是在电脑前看了一会儿屏幕上的文字就会眼花缭乱,刷了一阵微信又会是头痛难忍,倒不如捧起一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沙发上,沐浴着午后窗外透过树影斜射进来的斑驳的阳光,品茗着一杯热茶,悠然自得的看上一段,来得惬意、舒坦。

  其实读书也和人的年龄与阅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小时候酷爱看那些诸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之类的书籍,总是想着能到那些有着妖魔鬼怪的空间去学一些武艺来拯救世界,上学后那些校园文学成了我的必读书目,古华的《芙蓉镇》、舒婷的《致橡树》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首选,记得大学时期,一本《傅雷家书》里面那些朴实无华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竟然感动了我足足有一个学期;步入了工作岗位之后,或许是出生于文革时期的缘故吧,我竟然不由自主的迷恋上了知青文学,梁晓声的所有作品都是我的最爱,此外,高晓声、张贤亮的大作也在我的推崇之列,像《今夜有暴风雪》、《陈奂生上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对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红极一时的海岩的作品我基本上是一篇不落得全部拜读过,《便衣警察》、《玉观音》、《永不瞑目》还都成了一段时期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现如今,鉴宝收藏类的小说又占据了我的绝大部分读书时间,比如说网络作家打眼的系列小说,从《典当》、《天才相师》到《宝鉴》,里面那主人公的猎奇经历一度很是使人着迷,可以说是吸引众人的眼球,我想这也与人们厌倦了城市的浮躁和虚无,想去追寻一种超能力的外在世界有关吧。

  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自己喜欢的书籍和作者,觉得梁晓声是知青文学写作的奇才,他执笔30余年撰写的知青小说可以说激励了几代人;海岩是警察文学的天才,他的作品一经问世便是业内精品,很难有在警察文学方面超越他的。但我最佩服的作家恐怕应该算是都梁了,出身军旅的他阅历丰富,做过教师、公务员和公司经理,后来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都梁的作品不是很多,却是字字珠玑,到目前为止虽然只有《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荣宝斋》、《大崩溃》等五部小说问世,不论是战争题材还是知青小说,其涉猎内容和时间跨度都是非常大,读来给人以一种时空交错和人性转换的巨大想象差异,很有震撼力。

  如今的我,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没有书读的日子就像是一个有着多年烟龄的烟民突然间没有了香烟一样的枯燥和无聊,每当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便有了如同饥饿的孩子扑向母亲怀抱的感觉,愿读书能陪伴我一直走下去。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