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正文
从一盘黄瓜看精气神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11-10 07:50:38

于文爽

  一天早餐,炊事员端上一盘黄瓜炒鸡蛋,看到油绿鲜嫩的黄瓜被炒得色泽发乌,软绵绵、疲沓沓的,在中队蹲连的武警双鸭山支队刘宪武支队长叹了一口气,笑着说:“好一盘失魂落魄的黄瓜。”我和指导员谷小江对望一眼,愣住了。刘支队长自到中队后,战士干啥他就干啥,战士吃啥他也吃啥,为何突然“挑食”了?没想到,刘支队长不仅“挑食”,还拿黄瓜做起了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队建设的问题,题目就从这盘黄瓜炒鸡蛋说起。”

  “一道菜炒得好不好,关键点有几个:食材、刀功、火候、调料——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刘支队长说,“前年3月,习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议前夕就曾说过,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事实上,带中队也应如此。”

  “我们在抓中队建设中,很多工作看似做了,但落实的质量却有很大差别。正如中队的菜谱上写着黄瓜炒蛋,蛋有了,黄瓜有了,黄瓜也炒了鸡蛋了,但我们是不是严格按工序来炒的?炒的过程中油盐酱醋是不是放得精确?火候是不是恰到好处?这些都直接决定了这盘菜的质量和味道。”刘支队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和指导员一眼,继续说:“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菜的品质,就像中队按纲抓建,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这些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用心。”

  一语点醒梦中人。对啊,治中队如烹小鲜。我猛然意识到,为什么中队过去一直都是老先进,可近几年的起色却不大?归根结底,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精细,只求“菜”能吃,不求“菜”好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一盘黄瓜炒鸡蛋,却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工作标准,一支队伍的精气神。

  早餐过后,我们特意邀请刘支队长参加党支部会议,给支委成员说说“烹小鲜”的道理,大家的思维豁然开朗。有的说,看工作标准,就要看末端、看细节,细节反映作风,细节决定成败;有的说,其实每名战士都是好“食材”,没有不好的料,只有不好的厨子,而中队干部有时却戴着有色眼镜,人为把“食材”分出高下,在做好后进战士转化培养工作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还有的主动对照岗位进行反思,针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标准不高的地方,提出了切实的改进法。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