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正文
我的大学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7-29 08:48:01

张丹非

  年轻时没能按时走进大学校园是我今生永远的遗憾。我并不是非想拿张统招性文凭,只是想要体验一个人生过程。虽然后来努力“补课”,但始终是两码事,人生有其阶段性,有些课是过后补不了的。

  偶尔有人问我什么学校毕业,什么学历和什么专业时,我大多一笑了之不愿做答。不是自卑什么,而是关于我算什么学校毕业、属于什么学历、什么专业问题有点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甚至越说让人越糊涂。

  这事怎么说呢?若以国家最正规的统招入学形式讲,我是我们当地一所普通初中的毕业生,因此原始学历只能算初中。这也是现行教育制度和体制下,我所有毕业证中最“正规”的一张。如果以国家承认的学历就算数的话么,目前最后学历是大本,要不是外语太糟,估计博士我也能拿下。如果按取得的文凭数量,专科以上累计我有4张半,一张北大、一张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院)及东北林大的结业证,仨结业证顶半张毕业证总行吧?专业嘛,有园林、中文、法律、经济、美术、室内设计。毕、结业学校是哈师大、黑大、中国书画函大和北大、东北林大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要谈及这些文凭取得的学习形式倒很有意思,我都感到有点滑稽,当初连个普通高中都没考上的我(不是没考,且决没有什么家庭经济困难身体不好等外因之说,就是当时学习不好所致),后来竟横跨两个世纪,历时26年,历经百余场考试,从当地小城一直读到了省城和首都,直至北大、清华,念遍了什么电视、刊授、函授、进修、代培、自考等中国二十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教育学习形式。对了,差点忘了两件事,1992年我还以劳模身份坐过“黑色七月”的考场呢。再就是我还在东北林大做了一年的代培插班生,除了不发统招正规文凭以外和统招生待遇是一样的(正副院长、博导、硕导都给我上过课)而且比统招生们更灵活,想上哪班上哪班,想听啥课听啥课,而北大那就更甭说了,仅名人就见老了。

  如果你要问我经历了这些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收获自然是大大的。如果没有文凭,我能从一个工人转为国家干部吗?(而且现在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正八品哟,要是到县里那叫正局级,很是人物,属高干了!)如果要是没有文凭我能从一个木匠晋升为副教授职称吗?要是没文凭我能从工厂进政府机关吗?能有我现在的工资待遇吗?要是没有文凭我能娶上现在这么好,这么漂亮的媳妇儿吗?(要是一打听是个初中毕业的工人木匠连见面的机会都不会给的,这事后来我问过老婆)这一切一切没文凭行吗?据说现在出外打工有的公司招个门卫还得大专以上文凭哪,听说好像外国也看文凭的。

  要说实在点呀!其实这知识也不都是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的,知识也不都写在书上的,只要留心,身边处处皆学问。很多东西是学校教不了也教不会的,就拿艺术教学来说,大艺术家可能是从学校走出来的,但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可不都能成大艺术家。古代的不讲,远的不说,就说与我当年同行的齐白石吧,他老人家就没上过大学不也是超级大师吗?再者据说比尔·盖茨等世界前四位首富不是中途辍学,就是没考上大学的,不也都是世界级富翁吗。所以说学校不是万能的,它教的只是技术、常识和基础,弄不好把思维给弄僵了,若再遇上几个庸师,还不如弄几本书找个地儿自学来得实惠。其实最根本的是你自己,要靠自己的造化和悟性及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及认识,不然谁也帮不了你。但年轻时有那么个受教育过程对于奠定些基础知识,开阔视野和思想意识提高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是大有益处的。重要的不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意义更在于这段过程本身。

  对于我来讲,社会生活才是我真正的大学课堂,才是我最好的导师。我用了40余年生命为学费和代价,现在自认为勉强刚算个“初中生”吧。至于上这学上那学的不过是想圆个梦,了却一种情结而已。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