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8日讯(记者 董田胜 宋瑞红)中等身材,有着养路工人特有的黝黑皮肤和一双长着老茧的双手。虽已年过半百,但声音洪亮,干活麻利。他就是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宝清公路管理站道路维修队队长曹铁虎。
初中毕业,19岁的曹铁虎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锹成为一名养路工人。那时的公路基本以砂石路为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困难没有吓到曹铁虎,他脏活、累活抢着干,手脚勤快的曹铁虎很快赢得了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肯定。1994年,而立之年的曹铁虎被站任命为道班班长。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每当有急、难、重任务时,他都是冲在最前面,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在养护砂石路的那十几年里,他们道班管养的公路好路率和综合值始终保持全站第一。
经济发展了,砂土路逐步被改建为白色水泥路面。路好了,车速快了,路面养护作业的危险性成倍增加。有一年夏天,老曹在凉水收费站附近作业,在工作现场按照生产规程摆上警示桩,正当他们全身心地修补路面时,前方弯道处,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客车相对而开,速度很快,其中大客车为躲避货车直奔施工现场而来,擦着老曹身边急驰而过,连续撞倒10多个警示桩才刹住车。他和工友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为了尽快完成修补任务,他擦擦额头的汗水,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带领大家投入了工作。
2006年,宝清县二级白色路面开始出现大面积病害,曹铁虎又被委以重任,带领全班员工组成白色路面病害维修队。去除白色路面病害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工艺改进前,用大铁锅熬沥青,不但气味难闻,而且还有毒,烟熏火燎不说,一不小心就会弄到胳膊腿上烫起几个大泡。每当这时,曹铁虎总把这活包下来。技术改进后,用冷补料维修路面,但对温度有要求,天气越热就得越抓紧干。如果气温二十五六度,地面的温度可达三十多度甚至更高。在这样条件下,就是呆着都很难受,更别说干活了。在同事的记忆里,常有这样的工作场景:在强烈的阳光下,个子不高的曹铁虎双手紧握振动夯,伴着机器发出的噪音,认真地修整着路面,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工作服被浸透,被体温烘干泛着碱花,又再一次浸透……
在曹铁虎带领下,维修队成员干起活来从不挑肥拣瘦、斤斤计较,工作任务总是保质保量完成。老员工宋丙义说:“铁虎工作要求严格,标准高,事事带头,我服他;生活中他像我的亲兄弟,虽然他家只有他一个人上班,也挺困难的,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忙里忙外,我们敬重他!”
曹铁虎在脏、累、苦、险的岗位上干了近30年,他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的事从来不让领导操心,不论任务多急多重,从没拖过站里的后腿。近几年,他们道班管养的公路超期服役,病害增多,养护难度逐年增加,但曹铁虎凭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带领工友们起早贪晚战斗在养护一线,从没有因病害处治不到位,而影响管养路段的正常通行。
曹铁虎是全市众多养路职工中一分子,他很平凡,普通得就像道路中一粒路基石,默默承载着行人和车辆的踏磨,但正是百千万路基石筑就的公路,才形成了阡陌交通,时刻方便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正是在曹铁虎这样养路职工的无私奉献下,我市的公路养护事业才取得了骄人业绩。从2002年起,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每年都登新台阶,在国省干线公路普遍超期服役的情况下,通过狠抓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管养水平的全面提升,如今我市的公路养护水平已连续多年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