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东北网双鸭山4月7日讯(张中滨 李学军 记者杨军)过去的一年,对于集贤县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经济走势持续低迷、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民生改善压力增大等多重困难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集贤县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励精图治,使整体经济下行趋势逐步放缓,基本实现了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工作目标。
“发展才是硬道理!”引领全局。集贤县2014年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方向,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项目、做壮三产、做美城市、做实民生,谱写了富裕、和谐、文化、幸福新集贤建设的华丽篇章!
强县之策:锻造经济强引擎
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富民。
做强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引擎的拉动作用举足轻重。为此,集贤县积极搭建工业跨越发展的广阔平台,努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面对严峻形势,县内企业积极寻求出路,靠大联强,与国内一批知名大企业成功合作,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提档升级。引进了恒大粮油集团,对阳霖油脂一厂实施了并购、改造,新企业已实现生产,高端非转基因大豆压榨油已投放市场;华本集团引进了北京三聚环保公司,合作建设了液化天然气项目。同时,加大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使停产多年的盛园粮油公司完成了技术改造,并实现再生产。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1亿元。
做优农业。集贤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高效农业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再登新台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扎实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实施了双跃、庆生、永胜等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社达标建设,板子房西瓜和高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级示范社公示阶段;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全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6万亩,同比增长24%,成为全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建设先进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田间工程、柳树河治理等续建工程全面竣工;发放农机购机补贴367.8万元,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完成了5家国有粮库“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增加仓容30.8万吨。
强化科技示范推广,重点打造了同三、依饶、双桦公路沿线3条现代农业示范带,创建福利高丰、集贤顺发2个省级高产创建示范区和腰屯联合、升昌保丰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达到92.7万亩;完成了保胜和兴华2个村100吨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建设,全县水稻生产全部实现标准化育秧。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19.16亿斤。
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完成了金星村蔬菜、阳光温室绿色蔬菜2个示范园区建设,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实现18.3亿元,同比增长2.2%。农村劳动力转移7.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48亿元。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兴安仁德、太平太岩2个标准村。完成了500座农村危房改造、30个村屯绿化和2个村扶贫开发报批工作,有33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完成19个村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覆盖率达到94%。投资710万元,完成9座农村公路桥梁修复工程和升昌镇至华山村农村公路建设。
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集贤县坚定不移地大步迈向前。
富县之本:巧借力优化产业
项目是招商引资的抓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项目是地方财政的税源。
做大项目。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达到102.7%。天兴升昌粮食收储物流项目已投入运营,三江国际汽车城完成5个4S店建设,吴越农业科技产业园完成25万吨仓储库建设,四达中俄国际贸易中心肉蛋禽交易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丰源生物柴油项目进行了电缆铺设和锅炉安装,油汽钻井套管加工项目和金达改性沥青项目均完成主体车间建设,宏泰装饰板材、美华木业等项目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天兴集团正在与中纺集团洽谈粮食储运和食品加工项目,武汉九生堂生物科技公司与吴越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了玉米肽系列产品加工合作项目协议。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项,利用省外资金项目15项,实现到位资金42.8亿元。
以招商引资为统揽,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贤县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画卷,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
做壮三产。“三产立县”,领跑县域经济腾飞。
商贸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粮食交易、农产品交易、汽车交易日益活跃,交易量分别达到150万吨、35万吨、3000辆。
对俄贸易持续加强,四达海关监管点全年过货量突破1.8万吨,超过了同江、饶河等边贸口岸,贸易额实现2511万美元。商贸服务设施日渐完备,全县快递配送公司发展到10家。旅游景点建设加快,实施了七星峰整体开发项目景区正门和影视基地建设,完成了安邦河湿地北大荒民族风情园二期工程建设,并开展了5A级景区申报工作。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5亿元,同比增长14%。
三产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集贤县域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
安县之要:惠及民生促和谐
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最终都在“富民”上。为此,集贤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让全县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做实民生。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7%和10.1%。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完成了职教中心、第三小学建设,新建高级中学主体工程和内部装修已完工,新增市级标准化合格学校两所;县人民医院内科楼、新建中医院已投入使用;完成了两个乡镇和18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投入资金377万元,改造老旧居民楼13栋,分配廉租住房252套。
民生工程润民心。让更多的群众更好地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037人,为33.4万人次报销新农合费用5985万元,发放各类养老保险金3.6亿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0%和98%;提高了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802万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4%;全年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
枯燥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民生事业的巨大成就,成为建设富裕、和谐、文化、幸福新集贤的强劲音符。
做美城市。加强基础建设,城市旧貌焕新颜。重点打造了城北新区,七星广场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改造、新建旧城区改造7条街路。实施了大菩提寺公路改造,完成友谊街西延部分路基基础和回迁楼建设。实施了友谊家园、众盛家园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面积4.33万平方米;福双路空中网线地埋基本完成,城区安装路灯127盏,增加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安邦河治理完成工程总量的85%,滨河路实现竣工通车。全力推进“三供两治”,全县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5%;新增燃气管道19千米,改造自来水老化管线1500米;垃圾处理场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80%。城市环境明显好转。
宽敞洁净的街路,鳞次栉比的楼宇,绿树成荫的公园,霓虹闪烁的夜景……无不彰显出城市建设的无穷魅力所在。集贤,城镇一体化正由梦想变成现实。
兴县之路:乘势而上快发展
目标凝聚力量,道路推动发展。
“要发展,更要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带着这样的发展思路,2015年,集贤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抓住一系列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借力发力,继续实施“招商强县、产业立县、商贸兴县”发展战略,全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翻开集贤县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今年重点做好的七个方面工作:
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助推工业企业发展——以产业项目建设为引擎,抓招商、重落地,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创新农村服务管理方式——以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抓示范、夯基础,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做强商贸物流业,做优文化旅游业,做大基础服务业——以促进对俄贸易升级为主攻方向,抓市场、活商贸,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建设,严细城市管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抓建设、严管理,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
增量提质抓生财,创新融资抓聚财,优化支出抓用财——以增加财税收入为重点,抓征管、培税源,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保障能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倾力加强生态保护——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为根本,抓保障、重民生,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建设法治型政府为核心,抓管理、提效能,切实增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执行力。
激荡着创业干事的澎湃激情,集贤县奏响了推动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和谐乐章。载着梦想和希望的新集贤,正迸发无限活力和强劲动力,大步奔向富裕、和谐、文化、幸福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