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区“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主题招聘会见闻
东北网双鸭山2月5日讯(记者 杨军 程名)1月30日,农历“五九”第四天,正是双鸭山每年冬季最冷之时,可是在尖山区新落成的民生服务大厅里却是另外一番温暖如春的情景:在这里火爆登场的2015“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主题招聘会,吸引来四面八方的求职者。现场30多个用工单位和500多条现场发布的用工信息点燃了整个招聘会,为8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待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进场求职者带来春天般的希望。
招聘会还未开始,现场已是人流涌动。每个摆放用工单位资料简介和岗位需求的桌子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求职者一边查看招聘企业张贴的各类用工信息,一边向招聘企业咨询各种用工情况。往来穿梭的人们或查看或咨询或交流,焦急的神情里都透着一股兴奋劲儿,纷纷为找个“好婆家”而寻觅着。
现场中间,一排排粘满招聘信息的公示板前也都挤满了人,按地域化分为哈尔滨、佳木斯和双鸭山地区的信息版块,方便了人们按就职地区查找信息。
记者了解到,本场主题招聘会是区就业局和区残联共同举办的。区就业部门在活动现场专门设立了政策咨询台,摆放用工信息宣传板,工作人员不停地向纷纷涌入的各类求职者发放着宣传资料。
煤化工企业华丰公司根据发展需求,准备招聘多个岗位。现场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管理岗位外,大部分岗位对文化程度没有明确要求,应聘者符合条件的经过培训后便可上岗工作,待遇颇丰。
“在接到尖山区就业部门的邀请后,我们今天特意来参加这次招聘会,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一些就业平台。”哈尔滨一家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招聘会上记者发现,许多求职者还是把在家乡就业当作第一选。“我的求职意向是电器工程师,机械的维修和调试我都会,工资标准是每月1万元,这是我的技师资格证……”这个已经59岁的汉子叫霍建北,他不但有电器方面的技师资格证,还有近30年的电器工作经验,技术“含金量”十足,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真是千金难求的人才。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辽宁中旺集团任电器工程师,年纪大了不想在外面漂泊了,如果能在家乡找到一份合适岗位,他就不想走了。
在和求职者攀谈中,记者得知许多人和老霍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工作顺意,还是愿意在家乡就业,因为这样既方便自己,也能服务家乡。由此记者想到,一个城市的发展正离不开有实力、有经验的技术型人才,他们不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柱、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动力,可是目前我市这种人才却是凤毛麟角,而这次招聘会出现这样有技术、有经验人才的“回巢”,不能不让人感到高兴。
近几年来,家乡的大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想留住人,似乎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在众多求职者里,一位文静的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上前与她聊起得知,她叫张静一,是马上要毕业的大四学生,今年寒假回家乡双鸭山,想找一个即可以锻炼、又可以长期发展的工作。张静一对记者讲,“留在家里很好啊,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而且有父母在身边,刚才看到的招聘信息,我也觉得现在双鸭山的发展很好,有很多岗位可以给我们这样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展身手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要是在大城市,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看着女孩笑容满面似阳光一样温暖,记者想如果这样的“阳光”能更多的照进我们的城市,双鸭山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走了一上午,看了一上午,很多变化就在不知不觉中展现,求职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专业化,而为他们所提供的职位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区就业局局长许艳萍向记者介绍说,为了培训出技能多、适应性强的人才,近年来,尖山区举办了36期专业培训,培训出了家政员、月嫂、十字绣工、计算机打字员、商务礼仪服务员等1800余人次,与216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用工联系,为求职者提供用工信息800多条,提供岗位2000多个,推荐就业7000余人,劳务输出千余人,很多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和求职人员就是通过区就业局举办的招聘会达到了各自的意向。为了盘活全区就业这盘棋,区就业局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免费职业培训及职业介绍等援助方式对广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重点帮助和扶持,促进大批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及再就业,让人员能够更灵活的流动。
招聘单位求贤若渴,虚位以待,求职者满怀希望,给自己的未来寻找腾飞的起点。据悉,许多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近百名还当场填写了用工协议,现场就业成功率达到20%以上。
走出招聘会,冷风习习,可是我却分明感受到我市人才市场未来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