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犀利哥”们终将被抛于脑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3-08 09:09:15

  “犀利哥”已然是当下网络第一红人,受到网民们的热捧,一些人甚至追到街头找真人合影留念。与此同时,网民们开始热衷寻找与众不同的乞丐形象,如近日又挖掘出了“雪碧哥”(一位喝雪碧的乞丐)。

  网上的热闹已经变成喧嚣,我却感到了深深的悲哀。因生存艰难而写在脸上的沧桑与麻木,被认为是“酷与帅”;无钱打理的长而乱的头发,被认为是日本最流行的牛郎发型;从垃圾堆中捡出衣服,不分男式女式地裹在身上,被认为具有“日式混搭”之时尚风格。

  消遣和恶搞名人,或许还能与“反叛精神”搭上点边;消遣和恶搞乞丐,在弱势人群身上寻找快乐之源,反映了网民们对人的平等与尊严的漠视,即使这种消遣和恶搞中会夹杂着些许的同情。

  这让我想起了清朝晋商常德元的一个故事。清光绪三年,山西大旱,常德元为了让挨饿的乡邻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想出了盖戏楼的方法,规定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天的饭,这样,那些挨饿的人可以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大灾持续了三年,常家的戏台也修了三年,全然不顾成本与收益的核算。

  乞丐身处社会最底层,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经常遭受白眼,但他们依然与我们平等,有着作为人的尊严。即使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某些时候放弃自己的尊严。我从不怀疑绝大多数国人对底层人群怀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但在对他们施以援手时,我们却往往忽视了他们作为人应有的平等与尊严,而这种平等与尊严却是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去呵护的。

  如果“犀利哥”现象能够推动政府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制度,促使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关怀社会底层人群的群体之中,并且引起人们对平等与尊严观念的反思,则善莫大焉。然而时至今日,“犀利哥”现象仍只停留在网上娱乐话题和茶余饭后谈资的阶段。

  至于有人认为“犀利哥”被热捧,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悲凉的内心而引发的共鸣,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矫情之语。实际情况是,面对“犀利哥”,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凑热闹的看客,不用多久,人们便会因追逐新的热点而将“犀利哥”、“雪碧哥”等抛于脑后。

  如果我们在追求自己平等权利与内心尊严的同时,漠视甚至破坏他人的平等与尊严,那么这种追求不过是缘木求鱼。或许从小被教育要“出人头地”的国人,一旦能够“出人头地”,便会本能地用俯视的眼光看待低于自己的人,在比较优势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

  《简爱》中有一段话(即使我们并不信仰上帝),不仅仅是一位女性的情感表白,更是人的平等与尊严的宣言:“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但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