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文彪
名牌高校的区域招生分配不公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5日表示,清华、北大在本地区招生和在外地区招生的比例,与世界名校相比是最低的,清华本地招生大约占15%,北大占18%左右,而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受到州的限制,招50%的本地学生。(3月6日《京华时报》)
一直以来,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都向所在地生源倾斜招生,给所在地的招生名额多,导致这些地方考生进入名牌高校的分数远低于其他地方考生,使其他地方考生与高校所在地考生处于不平等竞争当中,从而损害高招领域教育公平的实现。而这种教育不公现象还导致相关学生不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参与社会竞争,因而也是对于社会公平的一种损害。正因为如此,名牌高校地域招生分配不公现象一直受到舆论的广泛批评,名牌高校地域招生不公现象必需得到改变,已经成为广泛社会共识。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清华、北大在本地区招生和在外地区招生的比例,与世界名校相比是最低的,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受到州的限制,招收50%的本地学生。其实,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与美国斯坦福、伯克利等高校没有可比性,因为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属于州立学校,其教育经费与资源均来自高校所在地,所以其在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无可厚非,这与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向本地生源招生是一个道理。而北大、清华等部属高校并不属于私立与地方高校,其教育经费与资源主要来自中央财政与全国人民的税款,所以其向所在地倾斜招生是对其他地方的不公。
部分名牌高校所以一直向所在地生源倾斜招生,说到底是因为所在地政府在土地划拨等方面会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所以这些高校投桃报李,以增加对于所在地的招生名额作为回报。其实,尽管所在地政府为名牌高校提供了一些支持,但是名牌高校属于全国公共教育资源,并非属于所在地所有;另外,国家把名牌高校建设在某些地方,本身就会让这些地方受益匪浅,如可以带动所在地科技与产业项目发展,刺激和带动消费,促进当地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等,而这本身即是对于所在地部分政策支持的最好回报,高校没有必要也无权力再通过扩大所在地招生比例方式、以损害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为代价“回报”所在地。
也正是因为所在地会为名牌高校提供包括土地划拨等方面的一些支持,而才导致部分名牌高校因为担心失去这些支持而不愿意放弃地区招生分配不公做法。所以,消除名牌高校地域招生分配不公现象,不能仅仅寄于这些高校自身的意识自觉,而应由中央明令部属高校按照各地生源比例统一分配招生名额,以破除地方政府对于名牌高校招生的干预,或者通过立法明确规定部属高校需根据各地生源情况按比例确定招生名额。唯其如此,名牌高校招生地域歧视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消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