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2月21日《新京报》) 要想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个是基础工程,更是必要条件。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2月21日《新京报》)
要想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个是基础工程,更是必要条件。我们期待着,已经晚了10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能在今年真正达到,进而真正开启“不差钱”的教育时代,让“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
2000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的目标,是在17年前的1993年提出的,而且是以很权威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形式提出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目标一直没达到不说,还一度从2002年3.32%的比例降到了2004年的2.79%,2008年这一指标尽管达到了“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48%,“4%”的政策目标依然似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嘲弄17年前我们郑重写入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那一庄重严肃的文件。而目前这一比例的情况是,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甚至经济欠发达的古巴已达6.3%,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更是高达7.1%!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古巴、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显然已经远远走到了前面: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过老牌国家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位;贸易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形势更是令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但即使是如此不错的经济形势,却依旧不能推动实现早已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
与教育投入连年徘徊在较低水平相对应的情况则不容乐观: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义务教育依旧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还有高中阶段、高校负债同样以几千亿元计。目前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校扩招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负债来实现的,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正是“相应的政府投入没有跟上”。这就导致农村教师的工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等依然不高,同时,受教育人口的家庭教育负担(35%)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在大多数国家,只有20%左右。这一切,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严重地影响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2009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他要求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要着力做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工作。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时,温家宝总理又提出: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教育水平亟待提高。而在近日,温总理又强调,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其实,所有的这些教育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加大教育投入上。否则,其他的诸多有关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只能是空谈。
教育在培养着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着我们的科技发展,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着我们的文明素质。要想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个是基础工程,更是必要条件。毕竟,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说,对于合理、科学、与国际水平相对应的教育投入,我们显然并“不差钱”,“差”的只是真正的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而已。一个显而易见的现状是,国家把一大笔投资投入到工业、农业等方面,一般在短期内就有回报,而同样教育投入的“成效”却在短短的三五年内难以清楚看到,既不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更不能对GDP起到什么直接的推动作用。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短期的“功利”观,才使得在教育的投入上斤斤计较。然而,教育投入看似短期内对经济发展、对人才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无明显变化,但从整个国家及个人长远发展来说,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方面每差一年的钱,都影响着我们的长远社会发展,这一点,相关决策者们显然需要清楚认识才行。我们期待着,已经晚了10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能在今年真正达到,进而真正开启“不差钱”的教育时代,让“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