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1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据了解,《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把“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个字作为工作方针。
“《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我想,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会上表示,未来会建立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
袁贵仁:本次改革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
在20字的工作方针中,我们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总理讲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和过去的不同,就在方针里面、在标题里面,我们明确地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财政超收的情况追加教育经费,要向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
《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我想,这个意思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对总理这一指示的贯彻落实的考虑。这是目标。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到了2020年,我想未来大家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
我们的新一轮规划纲要对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中,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这些高校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还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使我国一批特色重点学科成为创新的基地和平台。
教师是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