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并于7月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类型、防火措施、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出口、照明、行驶刻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等内容均作出了强制性的明确规定。(近日《羊城晚报》)
校巴安全曾令社会各界深感不安。对有关的许多技术细节,首部校车安全国标一应作出了硬性的规定,避免了过去那些粗线条的执行起来具有弹性的原则,这就使得操作性大为增强。但笔者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仍未能真正感到安心:
一是执行力度。这次颁布的校巴国标,毕竟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条文,在“技术”之外,还应有一系列制度必需配套,特别是如何执行、由谁执行等等,更为重要。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法规制度条例不可谓不多,但偏偏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情况比比皆是。校巴国标在执行过程中,应避免步其后尘。
二是适用对象。本次颁行的校巴国标,不知何故没有把幼儿园儿童和同属未成年人的初中生纳入其中?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不强,其交通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民办学校的运营困难。受校巴国标影响最大的应是民办学校,而外来工子弟学校更是首当其冲。因为校巴是他们办学所依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有校巴就没有教育”。这句出自一位外来工子弟学校校长的大实话,道出了这类学校的学生与校巴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在经费上它们却不像公办学校那样有国家财政拨款,许多外来工子弟学校更是捉襟见肘,实行校巴国标必然给他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北京就曾经因为强制实施类似的校巴标准,使部分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校巴达不到标准而停运,导致近千名小学生退学。七月份正式实施校巴国标之时,外来工子弟学校及其学生的教育生态会否因此而遭受破坏,难免不叫人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