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力
国家标准委员会日前发布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小学生校车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2月19日 《新京报》)
小学校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学校和社会所关注。此次国标规定专用小学生校车“每座配备安全带”、“安装黑匣子”等措施,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但校车实行规范化管理必将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安装黑匣子费用由谁来支付,由谁维护?“黑匣子”数据将由谁、保存在何处?如果发生交通意外事故,“汽车黑匣子”在责任认定中将担当怎样的角色?这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加以完善。
长期以来,校车严重超员,“黑校车”泛滥,交通事故频发,一直是家长和校方所诟病,相关部门也面临着执法尴尬。如今即将实施的国标,能否杜绝上述沉疴?有待实践检验。笔者认为,《标准》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资金问题。全国小学校数量庞大,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城市的薄弱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短缺,无力购买校车并承担养护费用,另外,校车的安全技术标准提高了,制造、购买、使用运行的成本无疑也将大大增加,谁来承担这笔不菲的养护费用?
其二,“汽车黑匣子”能否根治校车的安全问题和“黑校车”泛滥顽疾。众所周知,为了小学生上下学方便、安全,校车成为学生上学放学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在没有校车的情况下,送子车、私家车,甚至黑校车难免会顶了上来,“黑校车”的泛滥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能否遏制“黑校车”的沉疴?这需要多方齐抓共管。
笔者认为,有令则行。首先,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千方百计解决校车资金难等问题,比如把校车费用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之内;其次,各地交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深入排查,强化管理,杜绝校车安全隐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督促学校统一制定学生安全接送制度,对校车建立内部监管和安全教育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再次,针对校车、校园及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需建立校车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周边接送校车通行时段、线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无校车接送标识,车辆超员、超速、酒后驾驶、未检验、未保险、假牌假证、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去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引起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绿坝的质疑中夹杂着对工信部政策的拷问,铺天盖地,汹涌而来。随后,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称由于“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绿坝软件。同样都是安装,一个是“绿坝”,一个是“黑匣子”,都是为了安全、护航,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仅靠汽车“黑匣子”等硬件措施不能解决校车的安全问题,要让校车成为最安全的车辆,必须从“软件”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加强管理,只有彻底解决了资金难和“黑校车”泛滥顽疾,才能让符合国标的中小学校车穿上安全“外衣”,才能给校车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有望校车“黑匣子”不再成为下一个“绿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