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南京理发厅的椅子上,口袋里的手机嘟的响了一声。是短信。理发师小苏是为我理了20年头发的老熟人,示意我看一下。我从白围布下拿出手机,写的是,“今天太阳好,窗前那排桂花盛开,满屋香气,心情大好”。我递给小苏:“这是我妈妈,在养老院。”他望着我的满头白发,诧异地问,“她高寿多少?”“近九十吧。”按理发业的“惯例”,小苏和邻近的几位师傅相互传阅,多有感慨。
我妈妈开始用手机发短信,大约始于五年前。当时她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妈,身板硬朗眼不花,就是耳不聪了。凡是她在家接到的电话,不管是谁来的,基本上都回答“他们上班去了,晚上再打来吧。”妈妈和她也就用起手机短信联络,不过多由我们转达。正好这时,登记的松江养老院有了房间,妈妈决定要去,让我们准备的东西中就有:手机一只,带手写输入的。
她进养老院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收到短信,描述了医生护士来查房、抽验血的详情,后来就有伙食菜单、同院老友状况等等。从此,和妈妈的联系就多了一条热线。耳不聪的姨妈,可以和妈妈自由笔谈;天津大姐一家,能方便地问候;我们出国了,动动手指就报了平安,不必多虑时差;抄个地址电话,更不怕听错记错。最难得的是妈妈因肺炎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陪伴、又没有电话座机时,也是手机短信,安静而又尽职地为我们维系着牵挂。
我是搞电脑的,妈妈用手机后,我们也多了话题。曾经问她,同时发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是不是再写一遍。她说,没有这么笨吧,自然是用群发;收到又要给别人的,那是用转发。又有一次,我俩讨论到如何键入空格,她一听就要我演示,因为正好想搞懂怎样打。我接过手机才意识到,我的方法是在拼音输入中才能使用的,而她用的是手写输入法。后来我们琢磨半天,也是没有结果。
所以我体会到,尽管妈妈在任何履历表中一概填写“文化程度初中二年级”,其实她喜欢知天晓地。因此,日全食来临之前,我特地送去小辈买来的巴德膜观察镜,和妈妈操练一遍,怎样坐到阳光下,对准太阳方位,戴上墨镜才能睁眼凝视。当然,由于天公不作美,墨镜没派上用场,不过关于日食知识的小册子,她还真是仔细自习了。
这篇短文,其实早就打完腹稿,标题就叫“八十后拇指族”。现在完成了,标题却必须稍加改动,因为就在我拖拉的这段时间里,妈妈已经过了九十岁的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