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年味儿的冷淡需要文化的复苏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2-10 10:20:0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再过几日,中华民族最具情味、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春节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以及文化期待。人民日报日前连续刊登舒乙、王蒙、冯骥才、张抗抗等多位文化名家对提升“春节文化”品牌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品年味,支高招。(2月8日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给人的感觉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走亲访友,过去那种充斥着年味儿的民间技艺杂耍、焰火灯会等等离我们渐渐远去。笔者以为,在春节失去“年味儿”时,任何抱怨、牢骚、甚至转而寻求洋节日的做法都无助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年味儿”找回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近年来,人们热衷于过洋节日胜于中国传统节日,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传统节日的内容越来越变得单调、贫乏和无趣。有民意调查称,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春节没“劲”。没“劲”的原因在哪儿?就在于“年味儿”淡了,特别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逐年提高的当下,春节这个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能否在精神上给予人们以满足和慰藉,成为人们期待的共同心愿和话题。

传统春节的热闹场景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都有体现。那些琳琅满目的民间老玩艺儿、老食品、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连写对联、包饺子都被现代化的手段替代,过去孩子们糊纸灯、吃年糕、贴年画、猜灯谜等极具情趣的活动,如今也被上网和看电视取代。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中,重拾春节“年味儿”确有必要!

社会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是件好事,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也不能忽视。笔者以为,当下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担当起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弘扬和保护重任,努力提升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活动空间。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传统节日资金的制度化投入,把一些民间技艺通过民间的庙会、灯展“重拾”起来;其次,可以鼓励企业投资传统节日,给传统节日锦上添花;另外,鼓励民间渠道参与,比如群众性表演;诗歌、绘画、朗诵志愿者表演;组织高雅艺术专场表演;请全国的有特色的民间艺人来耍龙灯、献艺、狂欢等等,春节“年味儿”就一定会再次到来。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