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喜羊羊”和“虹猫蓝兔”正演得热闹,节节高升的票房更给人一种国产动画片似乎已经开始复兴了的想像。在这样的喜庆气氛中,上海美影厂第一任厂长、美术片导演特伟逝世的消息,大概只能在报纸版面上占据一个小小角落,然后,就被人遗忘吧?
确实,特伟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如果提起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骄傲的将军》,有几个人没有看过呢?因为历史的原因,被称为“小蝌蚪之父”的特伟没能成为大明星,但他的那些作品,直到现在也依然还在散发着经典的魅力。
回望特伟的那个时代,中国的动画片还处在刚刚开始草创的阶段:一切都是难题,但一切也都有可能。那时候,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植入动画片之中,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想像,同时也是一个似乎难以实现的技术难题。结果在1960年,在特伟的主持下,上海美影厂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发明了水墨动画摄制新工艺,《小蝌蚪找妈妈》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因为这项对动画片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成绩,特伟建立了世界动画片领域中的“中国学派”,他本人也成为迄今为止惟一获得ASIFA(世界动画协会)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人。
不过这些,都是往事了。在世界动画片突飞猛进发展的今日,“中国学派”固然已经成了明日黄花,我们甚至想拿出一部有分量的动画片新作,都成了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喜羊羊”和“虹猫蓝兔”的成功,看上去才会显得那么振奋人心。不过几部影片的成功真的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动画片时代吗?答案恐怕让人怀疑。
其实,“喜羊羊”之类动画片的成功,多多少少是从对特伟那一代老动画片的扬弃出发的。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小蝌蚪找妈妈》是舒缓精致的,“虹猫蓝兔”的诉求则是快节奏的动作片感觉。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认为,以特伟为代表的老动画片,追求的是艺术与儿童教育的统一,而“喜羊羊”们呢?好莱坞式的娱乐是这些新动画片最大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愿意加入一点点浅浅的儿童教育调料,以满足妈妈们的要求。
追求娱乐,追求市场成功,“喜羊羊”们的选择当然没有错。不过一时的市场成功未必有太大的说服力,“喜羊羊”能否像“小蝌蚪”一样成为时代的记忆,现在还只是一个问号。我们现在能够确认的,只是“喜羊羊”在成功的过程之中,并未确立自己的独特性格———它只是追在国外同类作品的屁股后面而已。
从“小蝌蚪”到“喜羊羊”,我们的动画片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断裂,长到之前积累的精神资源已经完全被抛弃。其实看看现实,我们知道《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作品其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举个例子,国画大师陈秋草根据动画片绘制的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仅仅在当当网,几个月之中就卖出了超过一万册。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新动画片对我们的传统动画片资源抛弃得太快也太彻底了。
特伟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为早已结束的传统动画片时代画上了最后的句号,他活着时最喜欢强调的,是“绝不模仿”,最终留在他身后的,是一串印在观众们心中的经典。希望在新动画片们走红之后的庆功宴上,新的动画人能够对前人的财富有所反思,因为我们不但需要娱乐,也同样需要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