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戏言,如今孔子成了影视明星。不仅电影《孔子》已经上映,动画版《孔子》也已在央视播放,而且两部以孔子生平为题材的电视剧都在拍摄之中。不过笔者近日看罢电影《孔子》,心底里暗暗叫了一声苦:这孔子,真难拍!
导演胡玫,非常懂电影。她拍孔子,知道要选取那些冲突性强、能出画面的情节,如夹谷会盟、堕三都等,作为全片的骨架。据《话说中国》叙述,孔子担任鲁国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长,与鲁定公一齐参加与齐国的会盟。当时,齐国企图劫持鲁君。孔子登上盟坛,以理抗争,齐景公惭愧,道歉之后,还把侵占的城市归还鲁国。影片不仅将此事当作一场大戏处理,还浓墨重彩地拍出孔子具有诸葛亮式的神机妙算。而堕三都,就是把鲁国最有权势的三位重臣所建的城堡捣毁,反腐倡廉。这场戏中,孔子仿佛商鞅那样的改革家,命运大起大落。
好看是好看了,但历史学家却“崩溃”了。因为这些孔子故事,恰恰是最不能代表孔子的东西。孔子流芳百世,成为圣人,不是因为他当官如何高明,或者说外交才能多少出众,而是他的“仁者爱人”儒家思想精髓,影响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2000多年,所以被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要表现孔子的思想,其实也有一些故事可讲,比如一妇女遇虎还不愿搬家,因为此地无苛政,孔子告诫弟子:苛政猛于虎。弟子冉求做贵族的帮凶,聚敛百姓赃物,孔子鼓动弟子们:求不再是我的弟子,你们可以鸣鼓攻他。等等。但这些故事拍出来可能很沉闷,导演们自然舍之弃用。
历史学家不懂电影,导演难解孔子之深奥。可思想与故事能否兼备?笔者想起电影《甘地传》,导演阿顿伯罗既拍出了甘地的精神,又拍出了电影的艺术魅力。他研究甘地20年,最后用3年完成这部巨片,一举获得55届奥斯卡八项大奖。下苦功,免浮躁,这对拍《孔子》,是不是一个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