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张立宪:冬日里的京剧梦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29 09:54:43
 

“这可能是2008年我们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儿:将一个剧场租下,国家京剧院的舞美、灯光、服装、道具悉数到齐,几十个人在一起奋战5天,将9出程派青衣戏按照正式演出的规模,定格在五六台相机、4万张照片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将在2009年的上半年出版一本画册,由张火丁老师领衔主演。”2008年的夏天,当出版人张立宪在名为《夏日里的京剧梦》一文中写下这段文字时,并没有想到已被他列入预告片中的计划出版图书会推迟整整一年才得以面市。

缘起《迷火记》

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依然保有理想主义者气质的文化人,亲手创出了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的读书品牌《读库》,以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闻名。张火丁,京剧青衣演员,被称为程派青衣第一人。当这两个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合作完成了《青衣张火丁》一书时,这本书也就注定会成为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

张立宪表示,决定做张火丁的画册,这一念头的直接动因是中国台湾出版的关于京剧演员魏海敏的《女伶》一书,以及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粤剧纪念专辑《姹紫嫣红开遍》,在此之前,张立宪看张火丁的戏已有六七年光景。受此鞭策与激励,他决定自己也要“干票大的”。因为他人生中的一大夙愿就是在纸上留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艺术和古典女性的“标本”。

“我看过一些京剧前辈的旧资料,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以及时代的种种原因,他们所流传下来的音像资料,往往是已到暮年时才拍摄完成的。我们所见到的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的风采,可能并不是他们最美、最好的样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希望这本书是越早做出来越好——因为张火丁正是巅峰状态。”

所以,早在2006年,张立宪就对身边背摄影包的朋友说,“赶紧去拍张火丁”,然后奔赴济南,跟随张火丁演出,拍了《梁祝》和《锁麟囊》。在9月初赴天津看过张火丁的《春闺梦》之后,他又一口气写下了长达8000字的帖子《迷火记》。这篇文章被“火迷”收录到了一本专门献给张火丁的限量版数码印刷的图书中,这也使张立宪最终成为了出版《青衣张火丁》的正牌授权人。之所以要称为正牌,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组织小团队默默地跟踪“偷拍”了张火丁整整一年,“他们拍了我一年,我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一年以后才有人告诉我。”张火丁在谈到此书时也总会回忆起这件令她惊讶的事。

五年磨一剑

耗时5年时间,动用了十余位摄影师,拍摄了数万张图片,转战5座城市,还导演了一场“穷兵黩武”的专题拍摄。这是《青衣张火丁》的“出生”简历。

其间,2006年10月份,张立宪跟随张火丁演出,在济南铁路文化宫和北洋大戏院拍摄了《梁祝》和《锁麟囊》。此后又在上海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跟拍《鸳鸯冢》,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跟拍《春闺梦》,香港演艺中心跟拍《锁麟囊》《江姐》。在此过程中,他痛感这种拍摄方式的不足,摄影师受到拍摄角度和现场观众的限制,加上舞台表演转瞬即逝,所以拍摄得很不充分。最终,他们确定了一个相当奢侈的专题拍摄方案:租一个剧场,按照演出的标准和规模,而又不受现场演出的限制,从容地把几出戏拍下来。

随后,200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张立宪和团队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在国家京剧院的大力支持下,演员、舞美、灯光、道具悉数到位。5天时间内,在诸多演职员的鼎力配合下,张火丁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以饱满的舞台状态,将程派大戏的精华场次反复表演。现场几位摄影师用自由的拍摄角度和充足的拍摄时机,拍下了《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梁祝》《白蛇传》《江姐》《绝路问苍天》《红鬃烈马》《鸳鸯冢》等剧目。

接下来是2008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戏剧摄影家吴钢回京,由他操刀,在摄影棚里拍摄了张火丁的京剧化妆、着装过程,以及《秋江》《坐宫》的片段,其后跟拍了《锁麟囊》《春闺梦》《龙凤呈祥》《绝路问苍天》《坐宫》。这一切不仅使张火丁在舞台上细致入微的表情变化被一一保留下来,也使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看到一个丰富立体的京剧舞台。

除了图片,这本被读者评为“艳而不俗”的读本在内容方面对张火丁七出“程派”大戏也做了集中展示。每出戏分为 “本事”“外白”“说戏”三部分。“本事”即对剧情的介绍;“外白”部分类似慢镜头逐格回放,展现演员的细腻表情、水袖功法等;“说戏”是对该出戏的介绍和评说,包括掌故等,其中有大量张火丁的独家访谈。

“假以时日,这部书真正有价值的,会是那些对程派大戏做了老老实实记录的照片。它告诉我们,这个年代的京剧是什么样子,青衣是什么样子。”张立宪的这句话足以表明,所有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

“说句很骄傲的话,我们用100万做的这件事,换一些机构来做,600万也干不成。我相信,如果这本书最终能让大家满意,靠的肯定不是耗资百万,而是我们的扎实、诚恳、勤勉和谦卑。”

DIALOGUE 对话张立宪

“自2006年开始筹备、启动,至2009年底成书,其拍摄、编辑和印制过程,费时良久,耗资颇巨。”张立宪笑着说:“《青衣张火丁》这本书的发行,从春天等到夏天,从夏天等到冬天。”

很多人在谈到这本书时,最先说起的都是“耗资百万”的投资费,花了这么多钱,对于成本和盈利有担心吗?

张立宪:我恳请别拿所谓的“耗资百万”来做这本书的噱头。我做书确实从没花过这么多钱,但这只是关起门来自充大款,不足为外人道。此外,我也不觉得一本书能靠钱做好。参与这本书创作的有上百人,大家几年间投入其中的心血和智慧,任何一项,都不是用钱能匡算的。所以,请不要再用资金来量化我们为这本书的投入了。一株植物的长大,你看到的是花了多少钱买种子,施了多少钱的肥,最后又能卖多少钱,但我更喜欢看到它扎根的土壤,它在阳光下的呼吸,它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它的果实的饱满。

这本书每套定价660元,现在6折之后也要396元,但目前从“读库网”和淘宝“读库专卖店”这两个仅有的销售渠道来看,近30天的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上千本,对于这一数字,你怎么看?

张立宪:我们对这本书的设计制作绝不奢华,只是追求“合适”而已。希望大家把书拿在手里时,懂行的人知道我们的用工用料讲究到什么地步,不懂的人也觉得这本书很舒服,这笔钱花得值。用买这本书的钱,可以买20本非常厚的《时尚》杂志,也可以看5场非常好看的《阿凡达》,这样比较对有些人而言就显得确实贵了些。还是让大家自己权衡吧。好在我们没有告诉你这是一本“非看不可”的书。

张火丁,1971年1月生于吉林白城,京剧青衣演员,自幼酷爱京剧,尤爱程派。15岁时弃评改京,是京剧著名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弟子。原国家京剧院演员,曾成立张火丁京剧艺术工作室,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青衣张火丁》的装帧极其精美雅致。封面选用的颜色被张立宪形容为类似《锁麟囊》“选妆奁”一场中薛湘灵那身衣服的水红色,封面的书名则是与封套统一的亮蓝色。

你早就表示过这不会是本大卖之书,甚至开玩笑说自己所做的是个“行为艺术”。出版一部如此专业的京剧艺术画册,你会担心读者群的问题吗?

张立宪:首先,这部书不是张火丁的个人写真集或是宣传册,它是京剧的一个大众读物。能让人看到平时在观众席上看不到的角度、看不到的表情、看不到的动作。对于没看过戏的年轻一代,也是一个很好的启蒙和普及读物。其次,它也不是一部做给少数读者的“小众书”。即使不懂京剧、没看过戏的读者,也会通过这本书产生“京剧美如斯”的感受,并初步了解看戏的一些门道。我觉得它是一本指向性很明确的书,想买它的人,花多少钱也要买,不感兴趣的人,你说破了天也不管用。据我所知,在这本书的拍摄、编辑期间,它就已经被京城文化圈视作传奇,有不少人翘首期待它的问世。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给大家提供优惠和方便。

如今在梨园行中,有那么多老艺术家你都不去拍,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张火丁?

张立宪: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张火丁成为一个“老艺术家”时还没有留下巅峰状态的史料。京剧是个综合艺术,定格为图片,形象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选择张火丁。不过,对那些老艺术家,也许有更好的办法呈现他们的艺术成就,而不单单是一本画册。京剧正逐渐沦为“博物馆艺术”,导致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不愿意接触这个艺术门类,这是事实。其实,我是抱着对京剧几乎绝望的心情,来做这部书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京剧的一抹身影,一缕血脉,能够在纸上得以保存和流传。

从一个在台下看张火丁表演的戏迷,到这几年合作下来,张火丁本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张立宪:别看张火丁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光彩照人,但在生活中,她的话很少,面对镜头也很拘谨。她是水瓶座,属于外冷内热型的人,但绝对可以让人放心。这是一种古风,多数人少有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的张火丁很简单、很安静。其实,我喜欢张火丁,也不是因为她在舞台上比别人做得多,而是因为她比别人做得少。在舞台上除了演戏,她不再干别的。以简胜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也正是程派的精髓。遍观当今京剧舞台,这样懂得克制和收敛,不过分、不刻意的演员,已是非常少见了。很多戏迷都这样评价张火丁,“她是天生的青衣”。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