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
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因此冬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丰明解释说,由于冬至这天正值阴极而阳始,因此在古代农耕社会备受重视。据专家考证,我国在汉代首次出现冬至庆贺仪式,人们将冬至称为“亚岁”,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所写的“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其中“亚岁”指的就是冬至。到了宋代,冬至还被定为“法定节日”,每逢冬至,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日,学生放假。
蔡丰明认为,随着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冬至的节日重要性虽然有所降低,但丰富的节日内涵依然世代传承,我国一些地方仍然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如上海、苏州、杭州、南昌、莆田、昆明、海南、潮汕等地,都有冬至扫墓的
习俗。
在我国台湾,现在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也有节令食品。在我国北方地区,至今保留着冬至宰羊、吃饺子等习俗。
在香港,冬至这一天则有吃鸡的习俗,而且“无鸡不成宴”。
在江苏无锡等地的传统民俗里,冬至吃团圆晚饭和冬至团子是最典型的节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