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东玉三郎在中国。
山上隆史摄坂东玉三郎在中国。山上隆史摄
连日来,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正式参演节目,中日合演昆曲《牡丹亭》正在兰心大戏院委婉唱响。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舞台上用吴侬软语幽幽吟唱的“佳人”,是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
台上60岁的“杜丽娘”是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男旦。他喜欢中国古典艺术,且能透彻地理解剧中唱词的意义,唱、念、舞都做到完美极致,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玉三郎的人生很有传奇意味。日本的歌舞伎演员都是世袭制,出生时,坂东也并非他的家姓。玉三郎虽然出生于日本歌舞伎世家之一的守田家族,但直到25岁,他才正式袭名为坂东玉三郎,学习女形(男旦)表演。
玉三郎祖父早在1926年曾与访日的梅兰芳同台演出。玉三郎年少时便听父亲讲述中国京剧的出色,虽从未与梅兰芳谋面,却深受其熏陶,不但家中挂有梅先生的剧照,还阅读了大量有关梅先生的资料,称梅先生是“了不起的艺术大师”。
玉三郎20岁时,父亲问他将来想演什么,他答道,除了歌舞伎作品还想演梅先生的《杨贵妃》。父亲当即训他“做不到的事不要说”。但在玉三郎心中,“追寻梅兰芳足迹”的想法从未减退。
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专程来到北京,向梅葆玖学习《贵妃醉酒》,以用于他后来的歌舞伎作品《玄宗与杨贵妃》中。此次访华使玉三郎得知《贵妃醉酒》是深受中国昆曲影响而创作的经典剧目,而昆曲产生的时间与日本能乐和歌舞伎差不多。从此,他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最早是被《牡丹亭》故事吸引,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关于梦的故事,想把它带回日本,移植到歌舞伎表演。”
2007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下,玉三郎来到苏州,观看了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并开始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杜丽娘一角。当时,苏昆朋友开玩笑说,与其把《牡丹亭》移植到歌舞伎,不如就自己演昆剧吧。于是,一句话就有了这一次的合作。
照昆曲套路演昆曲经典
《牡丹亭》几乎是每个昆曲旦角演员的必修课,但真正能演好杜丽娘的却少之又少。直到今天也只有梅兰芳、华文漪、张洵澎、蔡瑶铣、张继青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为了演好《牡丹亭》,玉三郎并不是用歌舞伎的艺术样式来改造昆曲,而是认真地按照昆曲套路来演绎昆曲经典。
为了学习苏州话,玉三郎自2007年6月开始,对照张继青灌录的唱词和念白,用注音法强行记忆,反复练习,家里的电视大部分时间都在播放张继青的口型录像。中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执行导演靳飞是玉三郎好友,他说:“坂东先生一排练起来,每日连寝食都没准点。”为演好《牡丹亭》,玉三郎还研读了《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几乎每天都要打国际长途电话给靳飞,请教《牡丹亭》每一句唱词的意思。
歌舞伎的演唱与表演是严格分开的,而昆曲却必须唱、念、做、表兼备。故而医生建议玉三郎补充动物脂肪以助嗓音圆润。为此,已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开戒”吃肉,以期在演出时能拥有理想的嗓音。
玉三郎笑言,歌舞伎表演不需要太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但能让人看到人物内心的变化。昆曲也有这样细腻、和谐、安静和它特有的高贵气质。相对于场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来说,昆曲的表演空间更小,艺术品格也更加内敛,但却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这使他在演出中甘愿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经验,一心向昆曲的传统表演方式回归。
在靳飞的帮助下,玉三郎认真比较了梅兰芳、蔡瑶铣、张继青等人在《牡丹亭》中对每一句唱词的不同唱法处理、身段调度和表情的一颦一笑。在每一次排戏后,玉三郎都会虚心向张继青、许凤山等名家请教需要改进之处,甚至请给自己配戏的苏州昆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为自己“挑刺”。玉三郎说:“个人的名誉微不足道,万不可因为自己的轻率而损害了中国昆曲的艺术魅力。”
使角色一身而兼融四美
凡是看过玉三郎所演杜丽娘的,没有不惊叹的!花甲老人举手投足之间竟能如此神韵毕现,一低首一蹙眉一翻手腕,就是一个体态婀娜、眼波流转的美哉少女。昆曲名家许凤山夸奖:“玉三郎长了一双很美的眼睛,这双眼睛与梅兰芳的眼睛极为相似,最适合演杜丽娘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也对玉三郎主演的中日版《牡丹亭》赞赏有加,连赞“玉三郎身上真好看”。梅兰芳儿媳屠珍女士则说:“我特别喜欢玉三郎身上的儒雅气质,他太像梅兰芳先生了。”
虽然玉三郎学的是张继青的杜丽娘,却没有依葫芦画瓢照刻“张版”。他的发声方法及身段,似乎更接近程砚秋先生。他的演唱多使用头腔共鸣,近于程的脑后音,而身段则富于舞蹈的造型美,也与程派风格极为相似。
为了塑造完美的杜丽娘,玉三郎还在《牡丹亭》中独具匠心地融入了具有透明感的日本美。在“离魂”一折中杜丽娘临死前向母亲的再拜,以及轻轻推开杜母、春香的动作,均出自玉三郎自己的设计,充满了日本人所深刻认识的无常感觉。
在玉三郎的身上融合了昆曲之美、梅兰芳之美、程砚秋之美和他自己特有的日本美。他的表演,带给观众极大的享受。张继青用“惊讶”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她说:“坂东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对艺术非常执着,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在台上的表演甚至让配戏的演员都显得生嫩了。”
让两大遗产碰撞出火花
作为日本最好的歌舞伎艺术大师,坂东玉三郎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传统的舞台。他说,歌舞伎和昆曲是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中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第30个年头,演出中日版《牡丹亭》,传递了日中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下去的愿望。
中日版《牡丹亭》今年3月曾在日本歌舞伎发源地京都南座剧场大放异彩,公演20场,场场爆满。玉三郎使昆曲的欣赏群体走出了华语人群,让很多日本观众接触到了《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
今年5月,北京湖广会馆推出了由玉三郎亲自指导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杨贵妃》。歌舞伎《杨贵妃》由中国演员用中文演唱,由中国演奏员使用中国乐器伴奏。这是日本歌舞伎诞生400年来的第一次。玉三郎笑道,这样的文化交流,可以让两大文化遗产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
玉三郎曾多次走出日本,走出东方,和西方艺术进行融合。他曾和现代舞大师贝嘉合作,和中国大提琴家马友友合作巴赫灵感音乐电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寻希望》。玉三郎表示,他从未想过要改变歌舞伎的传统,只是希望继续学习,广泛涉足各个艺术领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只是希望超越文化的界限,让更多的人了解歌舞伎艺术。
被歌舞伎艺术晕染了半个世纪,玉三郎的举手投足都透着优雅的气息。谈起已在昆剧舞台上缺席了70多年的男旦,大师为自己能完整演绎《牡丹亭》而自豪。他也坦言男旦的未来还很难说,因为日本歌舞伎的女形也在呈锐减趋势:“要成为优秀的男旦,除了必要的先天条件和才能外,还要能过得来古典艺术氛围的生活。为了保护嗓音和体型,在生活方面要严格遵守行规,包括在烟、酒、色上的节制,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