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那些植入我们生活的音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03 09:31:02

  那些植入我们生活的音乐不是你狂热迷醉、深深刻印在你心上从来不需要想起也从来不会忘记的那些。它们很多时候就是街面上的流行乐,是你忙碌生活的背景,和风声、雨声、马路上的嘈杂声、邻居家的吵闹声混杂一道,构成巨大的尘世生活的喧嚣,它们断断续续,飘然入耳,有时甚至可能就是听了那么一耳朵,你无须刻意寻找,你甚至可能听到的也就是被反复唱到的著名的某几句。可同时你也无从选择,因为流行生活的特点,它们总是在一段时间里重复出现,成为那一段生活的固定不变的背景音乐;而当流行变化,它们也会随着街面流行生活的季节更替。

  这些音乐的意义和那些你爱过、唱过的音乐不同,它们存在于你生活时你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当时间过去,它们也如所有逝去的事物一样泯然湮没,仿佛不存在一样。可是一旦在某个时间情景中,它们被偶然触到,就好像施了魔法一样,那些湮没的东西就会像戏剧一样在回忆中重演。它们的意义就像那个要寻找失去的时间的普鲁斯特说的:“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一经过去,立即寄寓并隐匿在某件物质对象之中,就像民间传说中的灵魂托生那样。生命的每一刻都囿于某一物质对象,只要这一对象没被我们发现,它就会永远寄寓其中。我们是通过这个对象来认识生命的那一时刻的;它也只有等到我们把它从中召唤出来之时,方能从这个物质对象中脱颖而出。”

  在回忆过去生活情景时,它们起到的奇妙作用,就像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提到的玛德莱纳的小点心的作用,它们一下子唤醒了沉睡的记忆,唤回了那一段日子的感情、人事、一闪而过的思绪,唤回了当时生活的声音、光影、色彩、气味,甚至那时的温度与风力。过去生活的场景的回忆因为有了这些声音的记忆,不再如褪色的梦境、离去的背影那般模糊与怅然,而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近,活色生香,仿佛旧日重现。

  大学时学校广播站的DJ大概是张学友狂热的发烧友,有一阵子每天早、午、晚定点狂轰滥炸式地播放他的歌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多年以后,听到《每天爱你多一些》,我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该起床了!同时在脑子里反应出的是一幅冬天早上在宿舍上铺睡眼朦胧中看到的上海灰蒙蒙的天。而我当年的另一个同学每次听到《月半湾》里那段回环往复好几次的“总是忘不了她深情款款/为她编织密密的情网/千缕万缕的情丝/割也割不断”,特别是萦绕不去的最后一句“割也割不断”,她可怜的胃似乎就回荡起20年前的中午学校食堂里红肠方腿的淡薄味和带着硬皮的米饭味,低下头似乎就看到中央食堂前熙熙攘攘的人手中拎着的红色热水瓶。因为常常在冬夜从图书馆自修结束回宿舍的路上听到一路窗口飘出千百惠“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多年以后这首歌让我回想起来的不是那间咖啡屋,而是在宿舍大门口昏暗灯光的氤氲中小馄饨摊子蒸腾的热气。

  令人好笑而惊奇的是,因为是背景,是衬色,当年就没有正面面对过,我不知道这些歌曲的名字,也没完整地听过这些歌,因而也不会在自己通常的回忆里给它留一席之地。所以经过了多少年,当它以正式面目与我打照面时,真会有和故人“对面相逢不相识”的感觉呢。老友20年后相聚,有个当年的流行音乐达人在KTV里以“回忆我们的青春”为名,说出歌名要求点这些歌,结果被我一口拒绝,理由是:“不是我的青春,我没听过!”可是,当著名的唱段出现,我一下子恍然,这不就是那什么什么吗?也是我的青春啊!所以再有我说不知道的曲名出现时,他们就面含微笑,对我循循善诱:“听过,你肯定听过,广播里没听过,宿舍水房里我们唱、对面男生宿舍唱的,你也听过!”结果,我不仅听过,在著名的唱段我甚至和上了旋律,加入了合唱。

  好可怜,20年后,我才终于知道了自己青春的名字。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