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艺术丝路创行者张宪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30 09:23:15

张宪

荷花系列之一

荷花系列之二

  清丽的身影,流转的光彩,浓烈的情怀……,当面对张宪的油彩系列画作《荷花》时,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艺术之美。

  不仅仅《荷花》系列,他的油彩山水风光、人文自然方面的作品,亦无不给人以惊艳的感觉!每幅画都不是线条与色彩的雕琢堆砌,并非用“漂亮”二字就能概括,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跃然纸上,却又倏忽不定,定睛再看时总有更多的内涵勾人心魄!也许这就是张宪的创新画法在艺术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世家传承 融汇中西

  张宪,生于北京一个国画世家,是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深商业美术人。与其父一同师从于国画大师许麟庐先生,其祖更与张大千有着很深的渊源。自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绘画艺术有着特殊的敏感。

  他的青少年时代,痴迷于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在父亲和许麟庐先生的指导下,奠定了扎实的国画基础。其水墨画作品自然清新,线条流畅,有着诗一般的韵律。1990年张宪与著名书法家田平伯先生共同举办了书画联展,作品全部捐献第十一届亚运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等几十家国家重点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为其颁发了证书与奖杯。1999年出访欧洲,与艺术家朱红女士共同举办的画展在德国、奥地利等异域他乡大获成功,并被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欧洲分会聘为维也纳中国美协特约艺术家!

  但他并不满足于传承传统技艺,一直苦苦寻求突破,要将中国的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并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出访欧洲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忽然意识到西方油彩与传统国画之间并不隔膜,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力或许可以与中国画之丹青泼墨技法融会贯通。有哲人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审视传承,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则是对传承使命和艺术生命的彻悟与灵感迸发。回国之后张宪便开始潜心钻研创新技法,经过七年时间的研究试验、吸纳创新,从作画工具、颜料、用纸到装帧都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终于开创了中国现代油彩画的先河。

三峡烟云

格拉丹东雪峰

  2004年,他的国画系列“水乡”有幸被胡锦涛主席出访的专机选用,江南水乡的旖旎韵味、丰饶多姿、和谐温馨,向世人传达着中华的风采和文明精神的底蕴。次年,他有幸再次为胡主席专机绘制油彩画“荷花”、“黄山风情”系列,那跳动的色彩和光晕,独特的构图和笔法,表达了画家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抒发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对和谐世界的无限憧憬。

  张宪除了在自己的画作上倾注大量的心血外,更致力于国内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与传递。目前,他还担任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欧洲分会北京联络处主任,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他与在欧洲的国画艺术家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把他们的作品介绍到国内。他的画室“竹溪斋”成为广交朋友,探讨艺术的沙龙。他和其他画家朋友们把中国画带向世界,又将西洋技艺带回中国,可以说,他是当今美术界的丝路使者!

      创意开拓 技出天惊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曾说过:“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又说:“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

  张宪在其艺术生涯中,以创新开拓之精神引领其创作思路,当发现中国画的泼墨和大写意与西方油画抽象派的浓墨重彩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张宪惊喜异常,一种灵感从天而至。于是,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奔走于欧洲的大地,在西方艺术长廊细心学习、吸纳、钻研,从外国画家朋友手里买来专门研制的油彩颜料,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融中国画写意泼墨、西洋油画的色彩抽象,以及混合多种特别材质和特殊蜡彩绘画技法于一体的中国油彩画,创立了新绘画的一种形式,引起国内外同行画友广泛的关注和翘企。

  这些画作呈现出一种透明的质感,色彩浓烈,虚实相宜,构图大胆,却又寓意深远。可以看出张宪在做这些画时,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加上他将自己对中国传统佛道理念的领悟融入其中,使其画作显得空灵、广博,蕴含了生命、自然、和谐与向上的力量,往往使人驻足于前,不忍挪步。更为精妙的是,不同的人从其画中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灵魂的内涵,所以他的画作不仅为国内书画爱好者喜爱、收藏,也为欧美观众、商贾名流,乃至普通民众所追捧。

观海听涛

江南水乡一

江南水乡二

  2007年春,北京琉璃厂云峰画苑举办了张宪现代绘画展,观者云集,好评如潮。人们惊异于眼前的一幅幅亮丽的画面。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于峰从维也纳发来贺电,对其油彩画给予了高度评价。评论家大海说:张宪先生油彩水墨画是中国跨文化、跨艺术的杰作,既具有中国画的神韵,又具有西方油彩画的现代视觉冲击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革命。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对他的新绘画做了多次报道,在光明网开设了“艺术画廊”,做专门推介。张宪先后被收录于《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日现代美术年鉴》,《92’中国美术家》,《翰墨中国》,《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中青年著名书画家精品集》,以及《中国学者》等。这些荣誉是对其开拓创新、将绘画艺术发扬光大的肯定!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过程,如长江大河,前波刚逝,后波复起,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故而创新与民族风格的传承并不矛盾。张宪的创新,不是“桔过淮北而为枳”,而是把中国画的写意,留白,以及“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构图技巧,与西方油画的表现力充分糅合,有所取资,有所扬弃,从而使自己的画作绵延着可贵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在传承中创新,于创新中传承,恰是中华文化不朽生命力的精魂所在。

 古道热肠 至情至性

张宪及其在地铁站内公益展出的画作

  张宪的画作,以跳跃的色彩、积极的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与其人的侠肝义胆、至情至性有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国画世家严谨的家风造就了其做人的高尚品格;与国内许多著名艺术大师的过从交往,相濡以沫,更使其有荷花般不陷泥淖的境界。

  他在研究、创作美轮美奂的绘画作品同时,热心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前文所述,早在1990年,他与著名书法家田伯平举办书画联展,展后他将全部作品捐献给第11届亚运会,受到奥委会的高度赞赏。随后他参加“荣宝斋赈灾义卖”活动、作画捐赠慰问为“两会”做出贡献的首都交警、向“北京公安反扒民警”捐赠作品;2006年向国际奥委会捐赠油彩画“迎奥运创和谐”;2007年向北京绿化基金会捐赠巨幅水墨画“水乡”,并获北京市捐资助绿先进个人奖;2008年参加红十字会“汶川地震”赈灾义卖活动;2008和2009年他的多幅油彩画作品在北京多条地铁线路的站台、走廊上做公益展示;他创建的北京南城艺术家沙龙,为艺术界朋友提供交流技艺、心灵沟通的场所;他还承担着沟通海外国画艺术家们,为其迎来送往的任务。

  没有人格品质的高尚,难以成就一个画家跃然于纸上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只有深切感受时代精神和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艺术家,才能成为时代和艺术的先行者,他的艺术发言才能激起历史的巨大回声。我们期待张宪作为中国油彩画第一人,在艺术之林卓然而立,真正开风气之先,新天下耳目,成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一抹亮色,也期待更多的人感受到张宪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深远意境……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