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抚今追昔三十年专题 正文
广播电视飞速发展——访原市政协副主席沈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24 09:09:56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4日电 电视机现在家家都有,有的家还不止一台。改革开放30年,电视机由彩色、平面直角、纯平、数字高清、等离子等逐惭演变并更新换代,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做为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明,原市政协副主席,曾担任过我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如今已65岁的他,谈起改革开放30年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变化时,兴奋不已。

  12月9日,记者来到了家住集贤县的沈老家,精神抖擞的沈老依然步履轻盈。他说,改革开放前,买点什么东西都要票,那个年代的人,想要获取点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一般都是通过看报纸和听广播。电视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奢侈品。如果谁家有了电视机,邻居家的大人孩子都会不约而同跑到你家眼睛眨都不眨地看不够,每天晚上家里就像个小电影院。当时的电视频道少,放映时间也有限,就只有晚上那么几个小时。哪像现在电视频道几十个,一天24小时,啥时候看啥时候有,而且电视节目也是丰富多彩。

  1997年,有线电视进入我市,节目丰富,种类繁多的各地卫视和集体育、娱乐、新闻、电影等多种品牌节目和频道的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生活,标志着当时我市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期。

  沈老告诉记者,在他时任局长时,我市要想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还得派专人带带子坐火车亲自送到省台,每次来来回回的不仅浪费时间、人力,还增加了支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在向省级以上媒体输送影视图像可以通过光纤直接发送,大大提高了广大编采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今我市的地方新闻也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作为党的喉舌,及时传达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地方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推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新闻视点,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反映群众的民生问题,广播电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的沈老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关注着广播电视事业,关注国家大事。2006年4月,他还为自己在搜孤网站开通了博客,利用手中的文字随时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写下自己的心情留言,回忆自己从前的点点滴滴。目前,他撰写的文章已达1000多篇,点击率也已突破了5万多次。他告诉记者,通过网络使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今媒体发展的数字现代化。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注下,我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将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 廖玉秀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