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16日电 翻开改革开放30年双鸭山记忆的相册,往日的街道马路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如今已成为过去,变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道路宽了,环境美了,广场多了,人们生活好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愈加灿烂了。
30年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很长,但对于如今已退休20个年头,今年82岁的李永贵来说,往日的煤城双鸭山仿佛就在眼前。李永贵,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职期间曾担任副市长主抓该市的交通工作。12月1日在李老的家里,步入耄耋之年的李老慢慢回忆起了改革30年的苍桑巨变。提起改革前的双鸭山交通建设情况,李老告诉记者,那时双鸭山市的交通运输还停留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市中心地段只有新兴大街一条用石头铺成的马路,市内客车几乎没有,当时黑龙江省驻寨的中队,有着当时为数不少的十几辆车,双鸭山火车站更是破烂不堪。出趟远门也是左倾右倒的,平时出门就靠马车或步行极不方便。在他任副市长期间,去集贤视察工作,都是步行着去,而且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来回3个多小时的时间全耽搁在路上了。
李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的5万职工大会战,说起大会战李老的神情异常兴奋,当年在四方台区一处山坡上成立指挥部,在农场等各方支援的条件下,5万职工会战两年多,使矿区铁路终于通了,公路则是从市里一直修到了宝清直至八五二、八五三农场。市内通往各矿区的汽车也是一路颠簸跑的非常慢,仅到四方台这段路就要走上1个多小时,基本和现在去趟佳木斯的时间一样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当时的李老已经退休,但仍记得当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全国叫响。随着我市双福路段的高速公路修建并通车,标志着双鸭山市公路运输的发展脚步开始加快。同时,双鸭山市的对外经济市场开始拓宽。
改革开放30年,双鸭山市的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老激动地告诉记者,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随着通村公路的不断开通,农民朋友也开始向城市化迈进。现在退休的李老,每天仍在通过媒体关注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关注着双鸭山市的发展变化。
李老说,现在的公路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出趟门不但有公共汽车,还有出租车,就连距离市区较远的宝清县,也是车行1个多小时就能到,真是太快了,农村不但修上了水泥路,农民还住进了砖瓦房,这在他那个时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看到今天的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李老满足地笑了,他说有了国家的好政策,你们年轻人有福啊!
|